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杭州游记Day1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来到杭州,就来到了支付宝的天下。杭州作为阿里爸爸的总部所在,各种商铺都是优先支付宝,地铁也是扫支付宝,地下通道的广告都是阿里云。至于阿里云的智慧城市,应该也在暗地里发挥着作用吧。

中午吃饭的餐厅颇为有趣,囿于铺面的狭小,座位一直是不够的,也许是这个原因,店主在门口挂了两句<争座位帖>,让人看了会心一笑。抛开这一层巧思,吃饭时看到颜真卿法度严谨的字,格调也上来了。

另,套餐分量极足,味道也很合口味。

吃完随性走走,估计了一下大方向是西湖,就信步走去。路上某幼儿园的牌子是有落款的草书,让我想到上海某小区的名字落了启功先生的款,虽然没看懂作者的名字,仍旧悚然而惊。回过神来又有些好笑,我不成了刘姥姥?

江浙于我,或许真的是大观园般的存在。与课本给人的感觉不同,在西湖边,若是有心,呼吸的都是历代的才气。英语学习说的浸泡,对语文的学习同样成立,这种浸泡不只是汉语母语的环境,还包括文化的氛围。

途经央美的校区,建筑的确极富设计感。当然,设计感这个词,不过是瞎诌出来的,什么建筑不需要经过设计呢?但也不是所有的建筑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梁思成先生所不赞成的那种千篇一律的设计,可以作为反例。而我所指的设计感,是那种不俗套而有美感。旁边的茶楼甜品铺之流亦然,流水石板桥,花木篱笆,似乎不设计个园林都不好意思出来开店。

墙外有树

走过一条牌坊街,就进入了柳浪闻莺。绿化很好,草,蕨类,灌木,乔木错落有致,颜色也深浅不一,颇有层次感。柳枝还是干枯的,没有发芽时的妩媚,反而像竹子般多了几分疏朗的感觉。

湖边有漫步的闲人,或许是游客,或许是居民。相机是常见的,纵使没有相机,手机也一直举在手上。湖面平静,涟漪也是安静的,如女孩睡梦中的鼻息。

对岸可见雷峰塔,被高大的桦木拱卫着。湖边有亭眺望雷峰塔。有人撑着亭边的栏杆拍雷峰塔,有人拍亭里的人,我在旁边笑着,却不知我又装点了谁的梦。

途经清照亭,亭前有死水,水上铺满了落叶,初见颇不满意。亭内写有草书<声声慢>,读完,反而觉得死水正对应她的心境,也就是所谓的“冷冷清清”,所谓的“凄凄惨惨戚戚”。

朝着雷峰塔走去,到门口,听到佛音缭绕,突然不想进去,见佛何需面佛?

多走几步就上了苏堤。游人明显比柳岸闻莺要多,清洁人员拿着吹筒吹草坪上的落叶,激起一群蝴蝶。心念初动,就看到有人端着相机跑过去,下蹲,找角度,拍照,一气呵成。柳浪闻莺是乔木的清香,而苏堤则是青草的鲜香,前者干燥清爽,后者则给人汁水四溅的感觉,是赫敏喜欢的味道。

有游船,穿黄褐色马褂的艄公招呼着游客,但无视了那些独自出行的游客,正好使我避免了被纠缠的窘境。

苏堤很长,拍照的人也很多。

险些在花港观鱼里迷路。进门的花上还有昨夜的泪,而枯萎的荷叶只剩下沉默。水里的鱼影影绰绰,桥上的人反而清晰得多,看他们大呼小叫,比看鱼更有意思。

有一处林徽因的纪念碑,把人像和字镂空,看过去便是湖景,正对着看过去,可以看到一簇绿叶伸展到了人像的心脏处,也只能是巧合了。

有猫,有鸭子。橘色白色的团子,在阳光下弹着耳朵。水鸟都是成双结对的,在湖面上滑行着。

团子

苏堤很长,桥很高,观光车每次爬坡,都发出濒死般的哀鸣,盖住了解说的声音。

曲苑风荷在这时候没什么好看的,大片枯黄的莲叶从岸边向水中延展,莫名悲壮。但有松鼠,还不只一只,在树冠间跳跃着,搓着手。树下的黑猫见怪不怪,眯缝着祖母绿般的眼睛。

出苏堤,寻了辆自行车便往回骑,哈罗真是失败,在阿里的主场,还比不过摩拜,半天找不到一辆好的。

一路看导航,感觉西湖真小,一不小心就骑过头了(才不是我路痴)。

步行街没什么好看的,和所有的仿古步行街一样,石板路,小摊贩卖点小工艺品,有些小资的店。一个人有些尴尬地吃了晚饭,东坡肉确实还是好吃的。晚上也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