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求之不得怎么办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红楼梦》的第四十七回,写到了四个人的求之不得。

第一个,贾赦。贾赦求鸳鸯而不可得。

第二个,薛蟠。薛蟠求柳湘莲而不可得。

第三个,柳湘莲。柳湘莲求别人把他当正经人看而不可得。

第四个,鸳鸯。鸳鸯求不要走进婚姻的牢笼而不可得。当然,这事作者没有明写,但事实显然是明白地在那里摆着。鸳鸯是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要逃就要拿命来逃。

面对求之不得,四个人的所作出的回应或反应却是不同的。

贾赦求鸳鸯而不得,便转而他求,先娶了一个叫嫣红的过来。

薛蟠求柳湘莲而不得,竟遭毒打,觉​得没脸。也就是说,薛蟠求柳湘莲,其实求的是一份脸面,他要的是大家俯就他,但他没想到,他在柳湘莲这里却丢了脸。于是,薛蟠便要去别的地方找脸,他便要远行去躲羞。到第四十八回时,薛蟠便果然出去做生意了。

柳湘莲想让别人拿他当正经人看,求而不得,还适得其反,于是他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痛打了薛蟠一顿,让薛蟠狼狈不堪,丢脸献丑。

鸳鸯不想结婚,但也是求之不得,但她心里明白“横竖还有一死”​,反倒淡然处之。她是能躲一天是一天,躲不了了就去横竖一死。鸳鸯如此,真有一种看开看破的意思。

贾赦求之不得,便暂时放开,以待日后。但他的贼心不死,终究是没用的,他最终也没得到鸳鸯,最终也还是求之不得。

薛蟠求之不得,但仍是不甘,仍是要求个脸面,但他从向人求脸面,转向了向事求脸面。但这样的转变,也是大有风险和不确定的,这也是一开始薛姨妈不同意他出远门的原因。也就是说,薛蟠这样做,能不能求得脸面,一切都还在未定之天。

柳湘莲打得薛蟠改了口,改叫他“大爷”,知道了他是正经人。但如此求来的名声,怕也难可靠,求来也是无味。

相比之下,倒是鸳鸯的反应,还算靠谱,最起码她能求得她想要的,但这却是要用生命为代价的。

除了第四十七回中,作者集中写了几个人的求之不得外,书中的很多人,也有这种“求之不得”的遭遇。

最明显的是宝玉。宝玉想着守护这些美丽的生命,但他却见证了一幕幕的花飘叶落和诸芳流散。

可以说,《红楼梦》面的诸人几乎都面对着“求之不得”的人生困境。跳出《红楼梦》来看,求之不得也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遭遇到的人生问题。

求之不得是人生大问题。从《诗经》中的“求之不得”到今天网络时代的“十动然拒”,求之不得的历史贯穿了历史的古今。

《红楼梦》深刻地洞察到了这一人生大问题,详细地写出了不同的人面对这一人生大问题而作出的回答和反应。也就是说,《红楼梦》是一本有问题意识的小说,是一个提出了大问题的小说。而且,它不但提出了问题,它还对这个问题给以了丰富的回答。这也是《红楼梦》高出很多小说的所在,这也是《红楼梦》的生命力所在,这也是《红楼梦》吸引大家的地方。

我之前曾经写过一篇《人世两大求不得——故乡与爱情》。在那篇文章里,我也对求之不得的问题作出了我粗浅的思考。

不只是我,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对“求之不得”的境遇作出了回应和思考。

但也许,我们的回应是跌跌撞撞的,我们在面对“求之不得”时是慌不择路的。

这样的我们,不可笑。毕竟,求之不得是人生的大问题,不是很容易能克服的,甚至可以说是万难克服的。

那么,怎么办?我想,也许我们可以来看看《红楼梦》,因为其中对“求之不得”的大问题有着丰富的回答。

好吧,我是为《红楼梦》做广告的。

但是,既然做广告嘛,何不再多做一点儿?对,再多做一点儿。

求之不得是人生根本的苦难之一。是的,它的确是根本性的苦难,根本无法克服,根本无法逃避。面对这样的苦难,我们怎么办?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们只能带着痛苦的心情去爱,只能在苦难中去爱。

面对求之不得的苦难,我们应该经常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句话。当然,我们也要经常想起《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