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和教育者喜欢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孩子,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而孩子在此标杆的重压下,步步走向深渊,直到无法呼吸。
看,下图中的孩子被尺子压的抬不起头来,这与当前有些学校及家长的做法不谋而合。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在父母眼中十分优秀的孩子,在上海著名的律师事务所上班三个月以后,跳楼自杀了!究竟是有多无奈,让孩子选择了这样一条不归路?原来,这个孩子天资不算聪慧,但是她的父母一个是高校老师,一个是高级公务员,从小就对孩子要求很高,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上各种补习班、请家教等等,初中升高中的时候,硬是靠补习考上了重点高中。
上高中以后,成绩一度不理想,而她的妈妈觉得父母都那么优秀,自己的孩子不可能那么差的,于是请来最好的补习老师给孩子上课,高考时,孩子也是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
在选择专业的时侯,孩子想选择中文系,但是父母坚决要孩子报政法系,因为他们想孩子成为一位律师,但是孩子自己知道,她的成绩都是靠刷了无数的题考出来的,自己的能力,她自己知道,但是她的父母却不知道。
在毕业以后,这个女孩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了培训班,考到了律师牌,同时也靠父母的关系进入到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她成了父母的骄傲,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很累,也很自卑!
她知道她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比如英语,虽然她的笔试成绩很好,但是仅限于做试题,她的听力和翻译能力很差,还有她的思维跟不上同事的速度,还有很多很多,她感觉很痛苦,她原本想做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但是在父母的强势安排下,她走上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最终,在某一个清晨,她选择了离开这个让她痛苦的世界!这不得不说是她父母的失败,父母硬是将自己的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没有去考虑孩子是否能接受,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天资与能力各异,我们不需要拿孩子和别人比,只需要和自己比,看看今天是否比昨天进步,这样就够了!许多家长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经常和孩子说:“你看,某某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你才考了多少分”,这样的结果是,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教育孩子,不需要标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们要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比如,邻居家的小孩数学成绩特别棒,每次都考100分,而自己的孩子却老是不及格,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能拿邻居家孩子的成绩来要求自己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去寻找原因,去鼓励孩子和帮助孩子,而不是去责骂孩子。
不要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孩子,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依然需要用心去关注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寓教于乐,劳逸结合,重视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重视人格培养,才能让孩子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