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闲适的周六夜晚,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怀着憧憬的心情,观看了世界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长达一百四十分钟的电影中,我仿佛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由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安迪因冤案入狱,“如果他当年出庭时又哭又叫、结结巴巴地说不清楚,甚至对着检察官大吼,”瑞德在书里说,“我相信他都不至于被判无期徒刑。”可安迪恰恰是一个冷静到可怕的人,他“说起自己的故事时,就像播放唱片似的”。也正是因为他可怕的冷静,才成就了这一场完美的越狱,同时也是人性的救赎。
冷静,或许是安迪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监狱里,在那么多浮躁的人之中,闲庭信步的只有他。也许掌控命运的主角都是这样。他漫步在运动场上,和在自家花园里散步没有什么不同。而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也无一不是极致冷静的人,暴躁不安的人是成不了事的。大敌当前的毛泽东,没有冷静怎能指点江山?
他悠然自得,他苦而无怨,因为他心里有这一样东西——希望。“Hope is a good thing, maby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东西从不会逝去)”安迪在越狱后写给瑞德的信上这么说到。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苦难的经历,没有心存希望,又怎能涅槃重生,熬过漫漫长夜呢?
他心存希望,因此他从不认为自己会在监狱里度过一生,他是一个聪明的银行家,他算好了许许多多繁杂的事情。每个晚上他都会用一把小锤子凿——那条瑞德认为四百年也凿不开的——隧道,在玛丽莲梦露的海报后面,隧道那端就是自由的天堂。每个白天他都借着去操场上散步来转移掉自己凿隧道剩下的泥土,而没有人会注意到,因为他毫不慌张,丝毫不引人怀疑。
强者自救,圣者赎人。安迪会在修屋顶时用自己的才智为身边的“伙伴们”赢得一桶啤酒,然而他滴酒不沾,只是为了让他们重获自由的感觉,让他们不至于在监狱里泯灭了希望。他会在得到唱片机之后为全监狱点歌,每个人都停下手中的活,静静地听着几十年都没有再听过的歌,像是在自家花园里休息。哪怕啤酒是用差点没命换来的,尽管歌声是用禁闭换来的,他也无怨无悔,他想让每个人重获——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自由。对于安迪来说,自由是——除了希望之外——他在监狱里不被体制化的心灵支撑。
但安迪在汤米告诉自己,冤案的真正的罪犯是他曾经的狱友后,他疯了。他知道自己的希望来了,他要求重审,要求官司,要求出狱,可依赖着他洗黑钱的监狱长又怎么可能放走他?他杀了汤米,关了安迪一个月的禁闭,并恐吓他,最终才让他留在了自己身边做一个洗黑钱的机器。于是他懂了,他不可能赎人,他只能自救,他拼命挖隧道,当然他做到了,他挖通了那“四百年才能挖开的”隧道。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他顺着空气污浊的隧道爬到了水管处,伴随着阵阵雷声,他砸开了水管,在恶臭的水管里匍匐前进半公里,终于爬了出来。当他站在冰冷的河水里,迎着狂暴的大雨,脱掉上衣,拥抱整个世界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被他的冷静,智商,毅力深深地折服。他重获自由,他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尽管困难重重。而这一幕也成了这部电影中的经典镜头,成了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个传奇。
体制化是它最鲜明的主题。“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离不开它”瑞德在坐了三十年牢后,终于悟出这个道理。年迈的布鲁克在坐了五十年牢后被假释出狱,可他太害怕了,甚至不惜伤人来让自己更久地待在监狱里,他太年老了,没办法再做什么犯罪的事了,但自由的感觉让他每晚从噩梦中惊醒,他不得不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一个破旧的小旅馆中。这是多么讽刺啊,身陷囹圄极想逃脱的他在数十年后因恐慌自由而自杀!
而布鲁克曾经养过一只小鸟——杰克。他在监狱中养着它,每天给它吃的,等到杰克长大了,可以飞的时候,布鲁克放走了它,尽管他很难过,因为他在狱中没有朋友。可在布鲁克出狱后,有人在操场一角发现,杰克饿死在那。即使是一只小鸟,也会在短短一年中变得体制化,也许它刚开始讨厌布鲁克,但它后来习惯了,最后它离不开布鲁克,它不会捕食,它只能饿死在监狱里。这一幕比任何说理都来得震撼和讽刺!
瑞德终于在入狱四十年后获得了假释机会,他和布鲁克一样,被分配到一家破旧的旅馆,被分配到一个不起眼的工作,他也被自由深深地折磨着,他希望犯罪,然后回到他所习惯的肖申克大家庭里。可他还念着安迪,他希望和安迪重逢,他希望完成他对安迪的承诺,于是他跨越山水去找寻那封信,再翻山越水去找安迪。太平洋和梦中一样蓝,老友和回忆中一样充满希望与快乐。
我想他至少是幸福的,他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克服了束缚的体制化,没有像布鲁克那样草草的结束自己的生命。支撑他活下去并寻找安迪的动力是什么呢?除了承诺,恐怕还有希望。是对新生活的希望,对身陷囹圄多年的自己重生的希望,支撑着他寻找安迪。当他在蔚蓝的大海旁拥抱安迪的时候,体制化的束缚在他的身上也已经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昂扬向上的希望。
可体制化没有结束,它像是病毒一样,从古代蔓延至如今,从荧幕蔓延至身边,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的被体制化。
为什么每个学生都在为上好大学而努力,尽管学习主要靠的是自己?因为氛围确实十分重要。也许你没考好,你心里憋着一口气,心想考研一定是能考好的,我可以考走,去更好的学校。但是在身边人逛街刷剧打游戏的时候,你渐渐的扛不住诱惑,欣然接受了“建议”,随便找点什么理由,心安理得的堕落自己,得过且过,而你心里憋着的那口气也渐渐消失,这就是典型的体制化!
它也可以摇身一变,褪去“体制化”的外壳,穿上“随大流”的新衣,在人群中继续蔓延,在你做好计划却因朋友邀约而放弃时,在你决定早起却因身边都是晚睡达人而放弃时,在你说要减肥却抵不住美食的诱惑时……你不再是你,而是这个社会的缩版。
身为学生的我们,在身边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的氛围下,放弃了自己的爱好,闷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尽管对于高考来说,我们牺牲娱乐全身心的付诸学习,可对于我们自己,难道不是在高考的浪潮中变得体制化进而丢失了自己吗?
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不应该贪图娱乐而放弃高考,更不应该让青春只留下高考的痕迹,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是两全?怎么做才是最好?
只愿不在高考浪潮中丢失自己,只愿我们能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