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孩子,我想做个好妈妈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孩子,我想做个好妈妈

人生在世几十年,能学到的大多是表象,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永远需要自己面对。比如做父母。

回想做妈妈的十五年,育儿书籍没少看,看的时候觉得特有道理,然而当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而不是没有温度的书页时,没有哪条理论能告诉我怎样是对的。

有很多后悔的事。第一件发生在儿子两岁的时候。那大概是冬天吧,我带着儿子去公园。

拉着儿子的小手,我俩一路有说有笑。走到半路,儿子要抱抱。以育儿书里的“优秀”理念为依据,我打算延迟满足儿子的需求。

我蹲下身来,和儿子商量,走到路的拐弯处再抱他,儿子不情愿的答应了。没走多会儿,儿子又要抱,这回我更不能同意了,男子汉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我更严厉的拒绝了。儿子开始哭闹。

我放开儿子的手,一个人往前走去,以为儿子会像以前一样迈开小腿跟上我。哪知儿子干脆趴在地上哭了起来。对这样明显的耍赖行为我更不能妥协,我狠下心,扭头(也是为了看看后面有没有车)说:“你爱爬就爬吧!”

儿子边哭边跟在我后面往前爬。我不顾他撕心裂肺的哭喊,一直往前走,直到路的拐弯处。我等在路边的石头轱辘边,看着儿子爬在冰凉的马路上,又气又痛。

在那个路口,我抱起儿子,坐在石头轱辘上面对着他哭花了的小脸,握着他爬黑了的小手,给他讲我的道理。儿子坐在我的腿上,依在我的怀里,不再哭泣。

难道儿子真的听懂了道理才不哭吗?也许只要在妈妈怀里,无论什么道理儿子都可以听进去吧?

后来,儿子再也没有过这样强烈求抱的行为。不知这是我作为母亲的成功还是失败。只是每走到那个路口,我的心里总会有痛,总会想起那个讨厌的我,总会有无限的后悔。然而,穷尽此生却再也不能回到那个冬日,抱起我亲爱的儿子——在他需要我的时候。

第二件后悔的事是教儿子写字。那时他三岁。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知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我想应该是中国的吧。这句话我曾拥趸很多年——在有了儿子之后。

三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涂鸦了。我找来纸笔,不厌其烦地教儿子写数字,画图画,伪装成循循善诱的老师——前提是儿子听话。

孩子怎么可能总听话呢?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一旦怀柔政策失效,我言语里就多了威压。这时,儿子只有一个选择,服从。儿子边哭边写,在他气急败坏的年轻妈妈凌厉的目光里,屈从着。

那时写的字和画的画留下来一些,但不知留在儿子记忆里的是些什么。偶尔翻看以前的录像,为画面里的孩子难过,也为那个妈妈感到羞耻。

其实,儿子是喜欢涂鸦的,只是不愿意写那些枯燥的数字和规定的图画。儿子基本上每画必有骷髅。大的、小的、凶恶的、呆萌的。开始,我为儿子担心。小小的孩子画什么不好,非要画骷髅呢?最终我选择了不干涉。我装作喜欢儿子画的“人物”,忽略对骷髅的成人化的偏见,就像聊“人”一样,聊这些骷髅。

慢慢的,我发现儿子笔下的骷髅们确实挺可爱,有时还特别有创意。看得出,儿子喜欢我欣赏他的大作的感觉,也能分辨出我表情的真伪。好在多数时候我是真心的。我想,这时的我应该是个好妈妈吧。

今天下午,我边给癞在身边的儿子念这篇文章,边问儿子,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儿子说,只记得二姨冤枉他的那一段,呵呵,那段也很“精彩”,并且全称录像,但直到现在还是悬案。整件事挺有意思,可以独立成文,这里按下不表吧。

还是说回好妈妈,我厚着脸皮问儿子,我算好妈妈吗?儿子半真半假的学着我糊弄他的语气说,“算,算!”

还好还好,儿子还喜欢和我开个玩笑,看来至少我俩的距离并不遥远。

在教儿子写字画画之后,我几乎不再逼着儿子去做不喜欢的事。除了一件——上滑板。儿子喜欢滑板,但每次上板都要扶着东西。这我有点难以接受。在我眼里,儿子很有点运动天赋,不到一岁就能骑小摩托车,还会自创特技,怎么就不敢上滑板呢?于是我又开始了威逼利诱,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是疯婆子加讨厌鬼。儿子虽然能自己上滑板了,但也不喜欢滑了。其实不就是玩儿吗,高兴就好。但当时偏执像个小恶魔,控制了我所有心智。

好在我还有两个优点,喜欢反思还有知错就改。

经过这么多,终于有一件事我做对了。

儿子二年级被学校游泳队挑中,参加校队集训。对于小个子的他来说,唯一的优势是水性好,动作学得快,也标准。可速度完全没有优势,被高个子选手一甩就是大半圈,稍有懈怠,教练的竹竿就啪的往屁股蛋上一点。不疼,但紧张。

游泳队不分四季,每天练习。春秋天水很冷,儿子更是不能适应,几次去训练都找各种理由磨着不去。我尝试用聊天、讲故事的方式鼓励他但收效甚微。

那天,儿子再次提出不想去游泳,我照搬旧法,从三点二十放学到五点二十集训这两个小时讲了好几个我以为能激励他的故事。时间一点点过去,该集训了,过时间了,儿子接受了故事,但不接受集训。我问为什么,儿子不说。

我犹豫再三,艰难的选择了尊重儿子的想法——儿子不是那种娇气的孩子,他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干脆,我找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和儿子真正意义聊起来。没想到,儿子特别高兴,和我说起了他的感受。“妈妈,你知道吗?游泳的时候我都想哭。”一句话让我红了眼圈。但我还是故作淡定,故作天真,故作轻松的问,“真的吗?”——这样的情绪是我能想到的最佳表现。既不让儿子感到他那种感觉特别让我焦虑和难过,也不让他觉得我对他漠不关心。

“游泳的时候我又冷又累,教练还拿竹竿在岸边站着,动作不对就得挨打。”

“训练体育的教练都这样,因为你们以后要去比赛,拿名次啊,不过我觉得你可以把游泳当成玩儿。”

儿子的情绪缓和了,心情也好了很多,絮絮的和我聊了好多以前没说过的事。我暗自庆幸,这次我才懂得,真正的理解比狗血励志故事重要得多。我俩一路聊着回了家,最后说好,明天集训能坚持就坚持,不行再说。

后来,儿子还常常嫌水凉,但再也没说过不去,回家后还常常给我展示肚子上那几块小小的腹肌。虽然一年后,儿子被校队淘汰了,但他个子长高了,肩膀明显比原来宽了许多。

只要是母亲,谁不想做个好妈妈呢,我一直在努力着,但我觉得并不成功。好长时间里,我以“为了孩子好”作为当好妈妈的标准。多年以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更何况为孩子好只是你自己这么以为,那样做真的对孩子好吗?不见得。

这心得是我碰壁七年才体会到的。儿子从小学开始就不喜欢默写语文生词,开始我没太在意,以为凭儿子的脑子看看也就会了。谁知两年下来,儿子不会的生词越来越多,学习新词也比同龄的孩子慢。

关于默写有太多不好的记忆,那些破坏性的情绪和语言,那些抗拒和冲突在我们心里叠加了一个又一个阴影,时间能冲淡,但无法消除。直到初二,儿子再也不让我给他默写。

我恍然发现,儿子长大了。这么多年,那个离不开妈妈的小孩不见了,那个听妈妈话的小孩不见了,而我还没做好准备。

一晃,儿子长成了十五岁的少年。

面对长大了的儿子,我觉得自己离好妈妈的距离反而近了一些。我不再过多干涉儿子的学习,自己的路自己走,我只提供他需要的帮助。

十几岁的孩子没有那么好的自觉性,电脑密码,手机密码不知被儿子破译了多少次,我常常一笑了之,谁不喜欢玩呢?二十年前仙剑奇侠传里的爱恨情仇、神仙鬼怪、百宝秘箱,至今回忆起来也都充满了无限美好啊。

做妈妈十五年,一直不算个好妈妈,但我努力了,儿子也是如此。我们是一对不完美的母子,我们在磕磕碰碰里爱着彼此,也许我永远不知道怎么做个好妈妈,但是我想说,孩子,我倾尽一生去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