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一直是个坚定的不跑步分子,从不跑步。
我的大学同学一直到现在都不肯相信,我现在每天跑步,而且还参加了马拉松。
在我们这所古老的211大学里面有这么一个传统,而且要求每天早上,都要到跑到操场盖章打卡,作为跑步的证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催得多了,就找人代打,或者在期末的时候,借一个印章,以假乱真,蒙混过关。
那个时候,对这个规定不理解、不执行,当我开始跑步的时候,才真的深刻的体会到,这个规定的用心良苦。
决定要跑步,是在跟前任闹分手的时候,明知没有结果,却无法洒脱,道理都懂,但真的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却是另外一种光景。
我想,自我力量到了不得不增强的时候了。
当你想要改变时,就会发现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提示。
看到朋友圈有朋友在跑步,想说,那要不挑战一下自己最不喜欢的运动好了,最重要的是,跑步不需要找伴,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跑步不局限于时间地点,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同一时间,不同景致当你开始留意后,会发现到处都是老师。有这么一个小火花后,突然发现,好多好多的人在跑步,身边的、外地的、甚至连村上春树都在跑步……
跑步的歌单,跑步的姿势、什么鞋子比较适合、应该如何调节呼吸……各种注意事项,伙伴们都悉数奉上,帮助我顺利的把这个小火花保留了下来,落实到行动上。
因为我有早起运动的习惯,所以决定在早上跑步,时间固定,容易坚持,而且,一天的精神状态都会比较好。
另一个城市的你,是不是也一样,在跑步第一天,才跑了十几分钟,就已经气喘吁吁,全身酸痛,感觉到自己确实是欠练了。
第二个阶段,跑得很慢,且走走跑跑。经常眼睁睁的看着很多散步的大爷大妈从我身边慢动作超过,不过,还真别嫌弃,在这个走走跑跑的阶段反而还是瘦得最多的。
第三个阶段,保持在比散步的大爷略快的持续奔跑阶段,因为医生朋友说跑得快会伤膝盖,所以,我也很心安理得的,留在目前这个速度了。
中间也不是没有瓶颈的,在新鲜感刚过,新习惯还没建立的比较乏味的一个阶段,就与外地的死党相约,在不同城市的同一时间拍照,让这段乏味期变得妙趣横生。
过了这段乏味期后,跑步就已经正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变成一种自动的反应,无需监督,自动运行。
开始不难,难的是坚持。能够让我这个拖延症患者坚持下来的,还是疗效。
首先,最直接可以感受得到的:皮肤变好了,变瘦了,身体变得有力量了。
其次,可以边跑步,边学习。平日各种信息太多,手机里攒了一堆的课程,可以在跑步的时候,慢慢的听,听课效果反而更好。
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城市,找到了爱这个城市的理由。这座沿海城市,清晨非常非常的美,平时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每天清早沿着海岸线奔跑,看着辽阔的大海,觉得一切的事都已经不是事了。
重新发现这个城市的美丽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也是脑子最清醒的时候,可以静静的和自己的情绪呆在一起,原本想不通的问题,跑着跑着,突然就想通了,自我力量也慢慢增强了。
今年2月,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马拉松,就像是给自己的一个仪式,一个宣告自我的力量增强的仪式。
马拉松,像是给自己的一个仪式在马拉松中,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跑者,有推着轮椅的,有推着婴儿车的,有老有少,唯一相同的,是都很享受跑这个过程,纯粹的向前跑着,跑并快乐着……
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奔跑,也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在这条路上跑下去。
一年多过去了,想要忘却的人已经陌生而遥远,而因为想要忘却而养成的习惯,却一直在我的生命当中,成为了滋养我生命的养分。
另一个城市的你,是否也在期待一个更好的自己?那不如一起跑起来吧,毕竟,奔跑的美妙,只有跑起来,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