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破瓜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八字一撇】

《通俗常言疏证·人事》卷三:

 “《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按《与刘子澄书》云“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八字形似两扇门。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敞开,可是人们并不理会,不但不进门,反而疯狂向外走。八字打开,有门可入也。不见两撇,“没门儿”,无门可入也。今多作八字没一撇。比喻没办法,没眉目,没头绪,不沾边。

【破瓜】

清 瞿灏《通俗编·妇女》:

“宋谢幼盘诗:‘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若吕岩赠张洎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又《随园诗话》卷十三 有云:

《古乐府》:“碧玉破瓜时。”或解以为月事初来,如破瓜则见红潮者,非也。盖将瓜纵横破之,成二“八”字,作十六岁解也。段成式诗:“犹怜最小分瓜日。”李群玉诗:“碧玉初分瓜字年。”

魏晋 无名氏《欢好曲三首 其二》:

“窈窕上头欢,那得及破瓜。”

晋 孙绰 《情人碧玉歌》之二: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

“唐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长安里家女也。……破瓜之岁,志慕清虚。”

宋·陆游《无题》诗:

“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如今憔倅蓬窗里,飞上青天妒落花。”

郁达夫《犬山堤小步见樱花未开口占》之一:

“一种销魂谁解得, 云英三五破瓜前。”

以上皆十六岁。郁达夫竟用对了。

明 欧必元《懊恼歌三首 其二》:

“妾身二十始破瓜,自矜色比芙蓉花。”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梦》:

“见一女子入,年可十八九,笑向女曰:‘妹子已破瓜矣。新郎颇如意否?’”

《西湖佳话·西泠韵迹》:

“既是主意定了,不消再说,待老身那里去寻一个有才有貌的郎君,来与姑娘破瓜就是了。”

清 项鸿祚《鹊桥仙五首 其一》:

“十三刚是破瓜时,怕里许人还未有。”

清 林则徐《回疆竹枝词三十首 其二十一》:

“才经花烛洞房宵,偏汲寒泉遍体浇。料是破瓜添内热,冷侵肌腑转魂消。”

清 陈维崧《洞仙歌 西瓜》:

“笑问破瓜无,此夜琼浆,须怜取、寸心长热。”

又清 陈维崧《一萼红 寒食纪事》:

“十五破瓜年纪,恰梳头才了,縆额偏迟”。

清 蒋敦复《绿意二首 其一》:

“莫破瓜、负了芳年,粉镜晓妆犹怯。”

以上皆破身。明朝以后,开始污了。二十破瓜、十五破瓜、十三破瓜。创下一个个记录。林公则徐亦是折腾。破完瓜再来个凉水澡。陈公维崧咏的是西瓜,却问“破瓜”(瓜切开了没),一语三关。这种精致的淘气恐怕只有文人想得出来。一,西瓜。二,月事(破瓜见红潮)。见随园诗话。三,破身。三关。彻底服了。还有劝从良的,“莫破瓜”,莫要十六岁么?

又民间云贵川一代,称葫芦为瓜,因葫芦从中间纵向剖开,可得两个阿拉伯数字“8”,加起来是16,此民间以讹传讹所得,未见诸典册。

此二例。朱熹以八为门。瓜为两八,又类私处。古人之“象形”思维与“意淫”功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