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们越来越没有耐性了。而为了让他们在产品上多呆一会儿,你得在设计上多花心思。这篇文章就提出了几个实用建议:
- 提升运行性能(老话题)
- 让用户对「进度」上瘾
- 避免「菊花」加载样式
- 运用「提前加载」功能(Instagram 的代表技术)
- 运用「渐进加载」功能
个人补充一点:运用「Skeleton Screens」也是有效的方式,可以缓解用户等待时的焦虑。噢,简书也在用。
2
你肯定看过不少关于如何面对用户反馈的好建议,比如,不要随便答应用户你会按照她/他的要求来修改产品、不要让用户反馈之后杳无音信、不要增加用户的反馈门槛、不要只听用户怎么说,看他们怎么做等等。而这篇文章,则从付费用户 VS. 免费用户的角度给出了如何面对反馈的建议:
- 你应该更关注付费用户的反馈,不只是因为他们是你的「衣食父母」,还因为他们既然是付费用户,意味着他们更理解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 并不是每条反馈都有价值,但当同样的反馈出现两次时,你就得记录下来并认证考虑了
- 免费用户并一定明白自己要什么,所以当他们反馈时,首先应该挖掘他们的真实需求(嗯,他们要的不是一匹更快的马,而是更高效的运输工具)
3
这个道理再明显不过了,但并不见得所有人都能把产品文案写得跟炫酷的动效、高大上的界面一样引人入胜。相反,产品文案常常被忽略了,甚至让工程师「趁虚而入」——带来不少专业词。那么,写产品文案时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点?推荐你阅读这篇文章。当中一个观点令人深思:
Don’t write something just because you always have. Don’t write something just because it was mocked-up or built that way. Write because you’ve determined that the user needs what you’re writing.
4
Facebook 的设计团队更新发布 iOS 10 的 UI Kit 时写的一篇文章,解释为什么他们愿意做这个事儿,推荐你阅读。除了感受情怀外,也看看大牛对于职业成长的思考。
5
通常,我们给网站、邮件或 App 做 A/B Test,以此验证 A 或 B 方案哪个更好。但,有没有可能也把这种思路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呢?当然可以。这篇文章就分析了如何给餐厅菜单做 A/B Test,以此提升酒店的收入。其中一种做法,就是在某个菜品上添加类似「大众点评评分最高」的文案来测试是否有用(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哪家餐厅是这么做的?)。总之,一篇发散思维的好文章,不要错过。等你下次就餐时,不妨思考思考:怎样减少客户的选择困难从而提升翻桌率?怎样让客户吃了东西之后再点些甜品?怎样减少用户的(心理)等待时长?
P.S. 想起来上周末去「探鱼」吃饭,点完菜之后服务员拿了个沙漏 ⏳ 放在桌上,说是如果沙子漏完了(18 分钟)菜却没上齐的话,免单。这个小技俩,其实就很好地缓解了客户等待上菜的焦急心。
6
满怀欣喜下载了一个 App,却要让注册了才能继续使用,这无疑是最逆天的用户体验了。除非你的 App 是社交属性的,或者就是不注册就不能用,不然,千万别这么干。即便是电商产品,也无需如此。用户是来买东西的,不是来跟你建立关系的。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7
硬件很性感,但做软件才是出路为什么?
- 软件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硬件,如果要下注,那就下在软件这一边
- 硬件成本越来越低(还记得摩尔定律吗?),比软件市场更难熬出头
- 软件能创造关系链,而关系链才是未来经济的驱动力(嗯,这话有点儿深)
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说做硬件的都没戏,只是说,做硬件的会更吃力,而你仔细想想手机、相机、电脑、VR 等等硬件,有哪个最后不是少数派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