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精进224天】
可能是经常写文章的缘故。最近好几个朋友咨询我关于写作的事情,我也写过多篇关于自己通过写作获得成长进步的文章。
当然并不一定每个人都看到,现在更多的时间放在内容创作非推广上面,其实这两方面都挺重要的,时间安排好更重要。
经常有人问没什么内容该怎么写?
我回答更多的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如果真需要一些思路也挺多,跟个人经历有关,比如旅行故事,工作总结,活动感受,爱情亲情友情等都可以写。
没有写不到只有想不到。
如果是从未写过文章的朋友,除非有特别的天分,一般一开始就是写不好的,就好像一岁左右的宝宝刚开始学走路不也经常摔跤吗?
在你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其实你就是个刚学走路的宝宝,摔多了自然就会走了,写文章写多了时间长了也自然会写点东西了。
经常写说不定还可以收获一些粉丝,有朋友评价我的写作,大概意思是比起内容更佩服持续写动作。
也有一些读者反馈看我的内容对他的精神有了一些帮助,从文字感受我发出的能量,有的被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所打动等等。
或许每个读者的口味不一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自从写文章以来就对自己要求尽可能写真实的内容,除非虚拟故事,但写到关于自己的经历就必求真实,不管有没有人看,真实也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突然就想写这么一段,也不知道为啥,捂脸。)
还是做自己吧,把自己经常剖析写出来然后也才有可能吸引到和自己类似的人,所以我的写作风格就目前阶段而言,更多的是记录个人工作生活经历。
内心的趋向就是为未来写自传留下一点足迹,未来通过文字回顾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发生的故事,让这些有迹可循。
为了未来让自己在某个领域更加专业一点,想必会经历一个体系化写作的阶段,输出必然也会进行主题性的阅读,这个早就想跃跃欲试了。
关键是解决一个问题,用问题导向的模式,去进行主题性的输入,然后系统化的输出,这样产出的内容也必然会对这一领域的相关读者产生用处。
作者写什么内容确实也是在吸引什么样的读者,万事万物都是有能量的,能量是否强取决于彼此的同频吸引度有多高。
大二的时候在平安夜做商业实战,目的当时是想着为孤儿院慈善活动尽一点力量,不完全为了赚钱,然后吸引了一些有爱心的同学一起来做这个事情,最后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
很多时候做事情就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旗号一响,慢慢就有人过来了,这也是蛮奇妙的事情。
当然前提是已经有一些人认识你,比如微信好友三百和三千,发出同样的声音,那必然有三千好友的人吸引同频人会更多一点。
前提是有量的积累,后期才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