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尚啬)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为嗇,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诗解如下:
管理好人民,要尽人事知天命;
要不遗余力地宣传这个大“道”精神。
切莫吝啬小气,要大胆地去实践履行。
你如行为上吝啬,不尽全力地工作是不对的;
也就是说:要早早的肩服起该当的责任。
早早地说服自己,挑起重担 积攒厚德;
只有注重积德之人,才能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 莫要只知前行而走入极端,
不知道人走极端地危害,等于是自毁前程?
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便可以成立国家;
牢记心怀厚德,乃为治国根本。
这个国家就地久天长,繁荣昌盛。
所以说:服务于人民这一宗旨,要在你心中蒂固根深。
便是符合国运的长久之道,与怎样为君的座右铭。
《道德经》第六十章(以道治国)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诗解如下:
治理一个大国有何难当?
好象在家煎烹小鱼一样。
用治家之道去治理天下,
也并非觉得那么荒唐。
但切莫相信鬼帮神助能起作用,
因为子虚乌有的解释是多么牵强。
请问:这世上谁看见了鬼神伤害过人?
既然神不伤害人,不是神的鬼也不会伤害人;
看不见的鬼神不曾害人,看得见的圣君也不会把人去伤。
因此鬼神也罢,圣君也罢,他两都互不危害百姓;
我们又何不服从圣君的指挥,依靠自己的力量。
因此只要人们的思品道德回归,
这个国家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