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巴基斯坦·卡拉奇行记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9月24号到30号,因为展会的原因,在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卡拉奇待了一周。机缘巧合,见了很多当地人。从足迹遍布全球的商人,到一线为保安的平民,从热忱中华文化的大学教师到渴求交换生资格的大三实习生。巴基斯坦,这个常被国人冠以“巴铁”的国度,虽然两国高层间交往频繁,但由于其自身国际传媒的弱势,即使是对国人而言,仍就显得神秘。宗教,面纱,恐袭,不安全,贫穷成了他们的标签。本文将简记下一周内的若干事情,希望能给朋友们正确认知“巴铁”有些许补益。

        一 接机和载我夜行的安保大叔

我和我的保安大叔

        虽然常外出自由行参展,但是去中亚还是首次。事不凑巧,9月份的展会前,由于政府换届引起的示威游行常见诸报端,而此行目的地卡拉奇又爆出针对中国工人的炸弹袭击事件。凡此种种使得出行之前多少有些担忧。行前,我将我即将要到卡拉奇的消息告诉了我一个脸书上认识的素未蒙面的朋友。因为飞机是晚11点左右到卡拉奇机场,便试探性问能否安排接机,结果他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并说虽然自己很穷,没有车,但是他可以让他朋友开车来接我。在通过脸书进一步核实了他的信息后,为避免尴尬,我又问了,需不需要给他朋友付费。他看到消息后很快就回答我说,只是为了友谊,让我不要担心。

        9月24日晚11点左右,飞机准时落地,但是国内买的手机卡却意外出了问题,一时没有信号,而巴基斯坦海关似乎又格外认真的检查每一位入境者的证件。结果在没有及时联系到接机朋友的情况下,使得他们在外面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起初,我担心他们会以为我放了他们鸽子而离开,毕竟我们之前从未见过面。可是当我推着行李箱走出大堂时,我看到了翘首以盼的朋友带着他另外两个朋友。一开始他并未认出我,当我走近他们时,还听到他略显焦急的跟他朋友指着陆陆续续走出的行人,“ZHANG is there”。在我做了自我介绍后,他们立刻迎了上来,互相握手,做自我介绍,并迅速的从我手中接过行李。虽然我心中略有担心,但是看到他们如此热情,也就放下心来。凌晨1点左右,他们载我到了我预定的酒店。

        接下来的几天我忙于展会,我的朋友便在每天下班后到我酒店看我。他告诉我他保安工作是从下午1点到晚上9点,上午他做兼职,是地产经纪人。几天的晚上闲聊,我知道他还有6个孩子,日子过得很难。我坚持要请他朋友吃饭并要去他家看望他家人。他都拒绝了,说他做这些都是只是为了朋友。27号晚上,我同客户开完会,确定了第二天的行程,因为航班是第二天晚上,我知道原计划请他朋友吃饭已经不可能了。只是希望可以去下朋友家里,表示一下感谢。朋友像往常一样,在9点半左右准时到我酒店,在我同他说了次日安排后,还未提及买礼物到他家的事,他便邀我搭乘他摩托出去一下。我本有意买点礼品给他们。于是便和朋友一起去了他们的夜市。

卡拉奇的夜

        朋友在一处ATM停下,当我表示不解时,他说虽然他没多少钱,还是想请我吃点东西。我拒绝了,一是因为的确已经吃过晚饭了,另外则是实在不忍心让他花钱。当我表示要请他吃饭时,他说很抱歉,没能好好招待我,并且说因为我已经吃过晚饭,他家人又在等他,他就不在外面吃了。要尽快回家。我说那我还是买点礼物去看下他家人。在跟朋友说了好多遍,又再三表示这只我的心意,要不我会愧疚的之后,朋友带我去了一个水果店,我让他给孩子们挑了水果。而后客户载我回了酒店,又让前台帮我们合了文章起始处的照片,之后再三拥抱后,他离开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位陌生的朋友对我这么好。与我,总是很感激他。从半夜接机,到每日看望我,可以说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我才敢放开了胆子在卡拉奇这座陌生的城市四处拜访客户。在卡拉奇的日子里,我曾将他的事情告诉我初识的客户,他们总是很自豪的说,这就是我们怎么对待朋友的,你有一个好的朋友!这里还有一件挺遗憾的事,展会第二日晚上,同客户开会,因为忙碌就忘了看信息,当我11点左右回到酒店后才发现朋友的留言(whatsapp在不上线的情况下,无法接看信息和接电话),他说他在酒店等我,等了半个小时后回家了。。。我赶紧打电话给他,并表示道歉。他说只是为了朋友,祝贺你有这么生意上的收获。

        此刻,当我在家中敲下这些记忆。觉得如梦,感动!过往的经历告诉我,很多境外参展时遇到的非生意朋友,大多估计此生只有一面。唯有祝福!

              二 真正落地的孔子学院

卡拉奇学生朋友

        从海外孔子学院的初创,到全球推广,而后历经挫折,估计目前只有在巴基斯坦办的还算顺利。在卡拉奇展会期间,遇到好几位学生操着一口较为流利的普通话,他们熟练的讲述着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这些大学生乐观,热情,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巴之间从官方到民间的友谊深信不疑,并有着极为乐观的期待。他们相信他们的祖国也可以像中国一样,通过奋斗变得富强。展会首日,遇到一位叫何欣的当地大三女孩,刚用英语聊没几句,她便将语言换为普通话,在我诧异之余(虽说海外参展常见一些客户操持着流利的普通话,但他们大多有在国内北上广等地居住数年,且年纪往往相对较大),她开心的说她是从孔子学院学的中文,并经常参演木兰从军等话剧,她喜欢中国,并希望今后可以到中国学习。在展会的第三日,我遇到一个逛展的大学老师,当我同他打招呼时,他很兴奋的说要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礼貌,那么勤奋?是因为数千年的历史吗?我一直在研究,并想知道答案。”一开始我愣住了,但从他的眼神中,又完全不存在故意奉承的味道。随后我笑了一下,回复说大概是因为文化传统吧,并对他表示了感谢。

餐馆聚餐青年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在同何欣聊天时,她要添加我微信,由于展馆网络不好,我告诉他展馆有无线wifi,旁边志愿者小哥知道密码,她便很自然的过去同他打招呼,互相开玩笑,并且获得了密码。看到其她裹着头纱的女孩子,不管是只露眼还是露面,每到展馆便纷纷自拍。真实感觉年轻人的心态都一样,于宗教无关。仿若是一切都安排好了。当天撤展时,我急于联系酒店安排车过来接我,却发现因卡原因无法拨通座机,于是,我联系我朋友,他whatsapp又不在线。这时我想起何欣,于是我给她微信留言,请她帮忙给酒店电话。消息发出不多久,她便帮我联系了前台,并让前台加了我whatsapp和微信。在夜幕淹没掉晚霞和漫天飞舞的乌鸦前,我顺利坐上了酒店安排的车。

              三,买卖全球的商人

卡拉奇展馆·进出的人

        每个国家都会有一批商人将行迹遍及世界。巴基斯坦也有一批卓越的商人和企业家。他们做通巴基斯坦同全球的贸易。在为期一周的展会行程中,我见到了很多本地商人。他们有的有着20余年的贸易经验,脚步遍及全球,有的有着10余年的经验,对中国制造中心了如指掌,有的则是30岁左右的创业年轻人,就像国内为梦想创业奋斗的年轻人一样,他们热情洋溢的向每位逛展者展示自己的网络产品。

展馆外的傍晚·翱翔的鹰

        我有遇到一位很成功的商人,他拿有经济管理学和药学双硕士学位,在医药学领域,他的生意做得非常好。现在因为家族的原因,要涉及我们所在的领域,在几天的相处中,他有两句话使我印象深刻。“如果世界他国有工厂,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再建立工厂呢?”“为什么不呢?你可以在这里跟我们讲印度行业情况,往前我祖辈就是印度人。”这里没有必要从民族工业及政治角度扩大谈这两句话。单就经济学角度,大概这都是他为商的深刻总结。那位深耕我们所在行业的贸易商,同为参展商的他同我谈起我们的国内同行,如数家珍。如他所说,多年来的摸爬滚打,他已经通过找中国制造商代工,建立起了自己的牌子。还有一对同我差不多同龄的夫妻,摆着一个小摊位,五彩斑斓的画报展示着他们自行开发的网络应用。男的西装皮鞋,打了发胶的头发油光华亮,整体呈现出近乎完全西式化的业务形象。女的则身着当地服饰,一身白袍裹至头顶,只显示出脸部,她也总是热情洋溢的同每一位经过摊位的人打招呼。

            四·经济社会发展任重道远

街头·上下班的摩托车流 电子产品市场

        虽然说卡拉奇整体显示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但是作为曾经的首都,现在的第二大城市,巴基斯坦之“上海”,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贫穷与落后,类似国内三线城市20年代初的样子。满大街跑着摩托车,并能经常性见到拉着车的小毛驴。随处可见的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们衣衫褴褛,夜宿街头。每每停车的间隙,经常会有小孩子跑到车前,一边敲着车窗,一边指着自己的嘴,讨取生活费用。就道路而言,唯有大使馆一条街和富人区的马路修的比较好,其余街区只能说勉勉强强。此外,在卡拉奇城市街头,几乎随处可见持枪巡逻的警察。给外来者带来些许心理的不安。

中型豪宅

        卡拉奇邻海,大概是囿于经济因素,海边并未完全开发好,绝大部分的海边在夜幕下黑黢黢一片。站在海边,只能看到海水掀起的一线白浪。关于宗教,据客户说每周五下午3点前,政府允许职员公假做礼拜,而后回公司上班。在街边,随处可见一群群身着白袍的信徒,虔诚的在朝拜。

                    五·出行建议

        如果到卡拉奇游玩或者出差,不论是独行还是团体行动,最好是能够有当地人陪伴。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的确热情。但是绝大多数并不代表全部。也会有部分人利用中国人的善意进行欺骗,甚至于直接敲诈。如果非要单独出行,最好是委托酒店或者朋友帮自己安排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