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既代表着收获,又预示着死亡。正如周易乾卦所演,飞龙在天之后,即是亢龙有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泰戈尔的诗里,秋也蕴含着死亡的气息。
因为养了几盆花,格外地感受到了生命轮回的痕迹:从早春的新生的嫩绿,到仲春的蓬勃的成长,接着是初夏的绚烂的怒放,然后是凋谢、枯萎、衰弱、泛黄,直到失去活过的迹象。
虽然达不到哲人的深刻和诗人的敏感,却也不由地跟着它的生命起伏:从早春的欣然,到仲春的惊喜,接着是初夏的狂爱,然后是遗憾、怜惜、悲悯、怅然,直到凄凄地别离。
涨潮说: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蕉以怀素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处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定,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每读到这一段,我总想起《世说新语》里的一个故事:王右军很喜欢村妇家的一只鹅,总是来看,有一次再来时,村妇把鹅杀了款待他。冯梦龙的《古今谭概》里也摘录了这则典故,冯梦龙后来因该书滞销的原因,把《古今谭概》更名为《古今笑》。他明显把这则典故当做笑话来讲。但是于我,似乎更多的是心有戚戚焉。
如果说不为物役、不随境转是一种大智慧。物我相融、一往情深则是一种大情怀。这世界既需要智慧谐和天地、育生万物,也需要情怀增添生机、调配颜色。
不然的话,这多姿多彩的秋让谁来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