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国民党中央临时政府在广州,并且大部分的武装力量也是在南方广东一带,由于北伐战争的地理因素,先打吴佩孚是武装力量最能集中的地方。
1.出兵路线问题,虽然湖南和江西都靠近广东。但赣南地区大片山区,利于防守不易进攻。
2.吴佩孚的名气比孙传芳大,如果击败了吴不但可以鼓舞士气,还能打击其他军阀的士气和抵抗意志。
世所周知,吴佩孚是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一位中国人。
当年美国人认为,这个北洋军阀直系实际头目,是“中国最强者”,是最有可能武力统一中国的人。诚然,吴佩孚的辉煌时刻,有“洛阳打个喷嚏,北京都要下雨”一说。这个意思是指,驻军洛阳的吴佩孚,是时任总统曹锟的“中流砥柱”,北洋直系军阀头目名为曹锟,实为吴大帅。
吴佩孚最辉煌时候,南击皖系段祺瑞,北赶奉系张作霖,拥兵百万,屯扎洛阳,誓旦旦,立志以武力统一全国。
然而,谁料想,1926年,当这位“中国最强者”与广州“学生兵”一交手,竟一败涂地,一蹶不振。堂堂吴大帅,载在学生兵的头儿——“蒋校长”手中。别人都怕吴大帅,唯独蒋介石不怕吴佩孚。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举行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北伐誓师典礼。蒋发表北伐誓词,主动向吴佩孚宣战:........
这个被美国时代认为“中国最强者”,“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为什么没能统一中国?被一股学生兵(黄埔北伐军)打败?被国民抛弃?因为他虽然一时军事力量强大,但却不代表最进步的政治力量。比起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这位空谈“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对争取民主权利的同胞大开杀戒,制造二七惨案的军阀,早已显得腐朽没落。
吴佩孚曾以支持五四学生运动,赢得“爱国将军”美名,“不出洋,不住租界,不结交外国人、不举外债”——这是吴佩孚的“四不”宣言。他不仅说到了,而且还确实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