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黎明枪烈枫叶红》之三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  三  〉鏖战黄栗洑

  马迹塘之南,九岗山之东,有条沂溪河,河有一大洑。此地人称河宽、深、缓流之处为"洑"。上有岩山石壁,山脊高伏如龙,人称黄仑(龙)。河对岸有两小村庄,一个叫"泥湾里”。邻下河是叫"三房塅",河对面即是马迹塘。

黄仑(龙)山下有小溪流入沂溪河,汇入大"洑",故山头名叫黄栗洑。溪口架一大桥,宽两米,长七米,可走马行车,此路是通往安化宝庆的唯一通道。

桥南山峦起伏连绵,九里山连山,与东面锣钹寨山峰相依。

国民党溃军一零三军,从大栗港,筑金坝退向安化,新化宝庆,欲往湘西方向逃窜。

解放军一百四十七师,四百四十团奉命于八月二日晚,连夜从常德赶来,从莲花坪渡江消灭了敌军驻在马迹塘的后勤部队后,一路追击到黄栗洑。

解放军四百四十团的指挥部,临时设在了马迹塘的肖家村肖次生家中。三面环山,是主战场的中央。

一营主攻黄栗洑,三营埋伏在沂溪河边的三房塅一带,二营四连留团部作预备队,五连去占领游河坪村口的象鼻山,六连去占领肖家湾和栏木村的几个山头。命令下达,一个完整的战略包围圈己形成。

团部通讯连,十多位训练有索的通信兵,每人扛着一卷电话线,背着电话机,逢山过山逢水过水。以惊人的速度,将各阵地电话接通。

电线如蜘蛛网,缠绕左右,倾刻间铃声四起,响声不断。指挥员沉着应对,乱而不混。

神速之一营一连,已赶到黄栗洑桥头,发现桥对面有情况。此时黄栗洑上的敌军,还不知解放军来得如此之快。搞不清楚我方便大呼:喂!你们是那一部份的?老子是中央军……,话音没落一排子弹已过去了。"阿也妈呀!不好共军来了。"

一连连长仇万顺一声令下"打!",顿时战士们一阵猛射,敌军还没回过神来就被打死无数,立即顽固抵抗,一时间山上山下枪声大作,一场鏖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此敌正是一零三军二百三十四师的先遣部队,刚到就遭到这支赶来的解放军勇敢一连迎头痛击。直打得敌军懵头转向,慌忙往路两边山头撒退,抢占山头有利地形。

好个仇连长带上一个排从侧翼冲上了山头,又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占领了靠桥头的有利地形。

当仇连长带领全连再攻敌第二山时,遭到了敌军的强大火力。重机枪扫了过来,将战士们阻止在了半山腰。冲在前的仇连长腹部被子弹击中,当场倒在了血泊中。

仇连长用裹腿布一梱,继续指挥战斗,不一会便昏倒在地。"连长!连长!"战士们呼喊昏倒的仇连长,此时他已无法回答。赶紧把他抬下山救治,终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在途中就壮烈牺牲了。

战斗还在继续,一营长指挥一连作佯攻势。由三连用火力掩护,亲自带领二连绕到后山,突然出现在敌人后面,一阵猛打才将敌人的这股强火力给压了下去。

敌军占领着一个个山头,解放军就一个个从敌军手中将山头夺回。从天黑一直打到天亮,战斗激烈死伤惨重。

敌人死伤遍山野,解放军战士也牺牲不少。激烈枪炮声让老百姓个个都是胆战心惊,子弹时不时的落在河对岸的村庄。

人们都纷纷躲避,此时却有一位年青人,二十五六岁的年龄,正在为一天没吃草的牛割草。突然远远望见一位解放军战士,受伤从山崖上摔下水中。

洑深水广,让人望而生畏。高崖落下不摔死也会淹死。为了抢救伤员,年青人亳不畏惧的冲向水中心想:我一定要将这位解放军救上来。

子弹不时的在身旁嗖!嗖!溅起一个个水泡。从小在这河边长大的他,艺高胆大。一个劲的向挣扎在水中的受伤战士游去,近了近了!

水面泛着鲜红的血水,那是从战士的伤口流出,必需尽快把他救起。年轻人将手边划边伸了过去,伸了过去…想第一时间将战士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