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有望2017年出台
由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市经信委共同举办的2016“社会信用立法”高峰论坛已经于11月15日举行。
《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草案)》,有望于明年上半年出台。在信用立法内容上,条例草案不乏亮点:
一是首次明晰了“社会信用”的概念;
二是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等,防止“当归不归”和“无序乱归”;
三是强化信用联动奖惩。守信用的人将享受多项优惠。
信用河南建设
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
该方案提出,到2017年年底,河南省要实现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基本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出:全面建立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归集制度,……
央行征信新政的“应对策略”
1、一定及时还信用卡。如果没有还清账单,各种鸵鸟战术掩耳盗铃都是不可能凑效的;
2、各种贷款,包括房屋按揭,要按时及时还款。如果逾期90天以上,对个人信用非常不利;
3、各种费用要及时缴纳。
4、不要轻易给人担保。
5、尽早建立自己的信用记录,最简便的方式就是申请信用卡,因为可以从较低额度开始,让银行愿意尝试与你合作。
在全国各地都在大举建设信用体系的今天,谁要不与时俱进、坚持做信用白户,TA的路只会越走越窄。没向银行贷款(包括申请信用卡)的人要尴尬了。
个人信用报告、征信记录、经济身份证
信用:简单地说就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款人承诺按期偿还,贷款人相信TA有诚信而向其提供资金、商品或服务。
什么是征信?是一种服务,央行征信中心或蚂蚁等第三方机构通过客观地记录某人过去的信用信息,并帮助预测未来TA会不会守信履约。
我们的征信记录就是常说的个人信用报告。它记录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借款还款、履行合约、按期缴费、遵纪守法等信息,是个人信用的客观记录。在我们向银行贷款时,银行要评估我们是不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凭什么评估?就是信用报告。所以有人说,信用报告就是我们的“经济身份证”。
既然是身份证,当然就很重要了。也就秒懂信用白户吃不开了,对,一张空白的身份证,你信它什么?
善待我们的信用报告。它详细记录了这些信息:
①基本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
②信贷信息:借债还钱信息,信用报告中最核心的信息。
③非金融负债信息:先消费后付款形成的信息,如电信缴费。
④公共信息:社保公积金信息、法院信息、欠税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等。
⑤查询信息:过去2年内,何人何时因为什么原因查过您的信用报告。
多次被查询,必定有原因,比如申请信用卡,申请贷款等。接二连三的申请为什么会杯具,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
信用元年
有人在2013年就呼吁,希望当年是信用元年。2015年的时候呼声更高。现在,笔者听见了各地呼声四起。信用立法的呼声影响力很大。我相信,2017可能是我们的信用元年。奔跑吧,与时俱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