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往圆洞里塞方块」的迷思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题图为白南准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In Character」展

都是相熟的朋友,过程中讨论气氛颇热烈,起初顺利进行,但于某些环节,却遇到了推进困难的情况。比如当总结「三大市场价值」时(也就是企业最想示之以人的三个「形象关键词」),创始人 YW 兄在「专业高端」后边接上了「大众平价」。听到这里,尚未忘光的商学院教育立即在我脑中吹响了「犯规!」的哨子:这两种定位诉求,难道不是一对矛盾么?老奶奶的街巷智慧都知道「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高端」后面跟着「平价」,这样的组合多少会让用户看了觉得逻辑不通、心生疑虑吧?

但——如果去这家公司的网站上看看,可见其内大部 SKU 皆为价格数千数万元的高档电子消费品,离「便宜货」十万八千里。而与此同时,他们主打的却又是「低价租赁」这个独特卖点(USP, unique selling point)。似乎 YW 兄的话没什么问题。

这情况从未出现过,令我困惑——作为 facilitator,我觉得要将「品牌冲刺」提供的方法论工具——一套本应是通用而百试百灵的理论,直接用在这家创业公司身上是件十分之不易的事情,有种英文谚语中所谓「往圆洞里塞方块」的局促。

我百思不解,最后迫于时间,只好暂时先放上去,但总归有点不痛快。工作坊结束后与 HCC 小姐闲谈,论及此事,方发觉这背后存在着有趣的原因和深层联系。

可以从吃喝之事说起。

餐厅,其实也属于「租赁服务」范畴——你并不雇佣厨师和服务生,口袋里也没有餐厅所处不动产的地契,坐在桌边,享受环境、服务和食物,看似与邻桌人并未发生任何关系,但起码你与她/他平摊了一部分餐厅运营的成本。你来得越多,吃得越多,开销就越大——只为使用而非拥有买单,此乃租赁的本质。

而现代社会里绝大部分的餐厅,在判断来者负担得起饭钱的情况下,是「有教无类」的。不管客人属什么阶级,有没有爵位,学富五车还是胸无点墨,血是蓝是红,皮肤是白是黑,一概平等 serve 之。这是餐饮的民主化进程,是舌尖上的众生平等与公共教育,让「昔日王谢堂后厨」的手艺,也能为寻常百姓所享受。

所以,这家创业公司网站上所列这些曾经高高在上、划入「pro 专属用具」的「头部资源」纷纷迅速「跌落凡间」,会引发何种连续的社会影响,想来实在令人十分期待。

(若捧着一台沉甸甸的尼康 D5 而不是手机,快手主播们会拍摄 3840×2160 分辨率的连啃三十个酱猪肘/裤裆里放鞭炮的 4K 超高清视频么?)

这也就解释了「品牌冲刺」在面对此事时的无力。在「人格滑块」环节里,会用到如下的图表:

这个思维模型的初衷是希望在上面的定语矩阵里,为品牌找到可以占领用户心智的扎根之处。这样的价值分析在传统交易「你买我卖」的语境下成立,但在「高端设备平价租赁」的模式里却难以完全自洽,因为这个模型在大众和精英的取舍之间玩的是一个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而「高端平价」却比这多存在一个错位。这是一种思维维度上的递进:「高端」物品对应的目标用户不一定是「高端」的人。所以这时候,你还要不要以「高端」来自居、来示人呢?用这个模型来分析「高端平价」,不仅是「往圆洞里塞方块」,而且还是在「往画在纸上的二维圆洞里塞实体的三维方块」了。

当然,上述所有,依然还只是海平线上依稀的一条白线,大浪尚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