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几本书,深有感悟。写书的作者有的是经济学领域的大牛,有的是文学界的奇才,还有的是锐意出新,刚刚崭露头角的新人作家。但不管是哪一类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永远都很清楚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他们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最可怕的不是你的梦想无法实现,也不是你正从事的事业是你所讨厌的,而是你始终无法找到自己心心念念所喜欢的事物。
上小学时,老师总会问小朋友们,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记得当时我们班有人说要当科学家,有人说要当大老板。但是这真的是每个人喜欢做的事情吗?也许并不是,只是我们从小被灌输了太多东西,自然而然冒出来这样那样的念头,但却跟自己的兴趣爱好无关。
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找到那个值得我们穷尽一生执着追求的事物呢?也许,就是因为从小到大总是被要求按照设定好的路线去走。从小我们每天睁开眼睛,爸爸妈妈就会告诉我们要去做这个做那个,要去上这个班那个班。等我们上了学,老师们又会教给我们,考试应该怎么准备,书应该怎么去记忆。
我们的大脑被知识性的东西都塞满了,以至于我们很少有时间去听听自己的内心。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说“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千万不要浪费时间,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虽然这句话本身无可厚非,时间确实非常宝贵,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就是由这滴滴答答行走中的时间所组成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总是唯时间论,害怕浪费时间,因此束缚自己,禁锢思想也禁锢住了自己,也迷失了方向。
生命有限,我们更应该将生命浪费在我们认为值得的事物上。浑浑噩噩是一天,清醒执着也是一天。每天的24小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既然我们无论做什么,时间都会一分一秒的消逝,那为什么我们不去追求我们认为值得的事物上呢?
我们总会被很多世俗所束缚,于是宁愿随大流跟着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脚步向前走。未来的路全都是父母铺好的或者是这个社会主流认为好的。
于是我们勤奋读书,寒窗苦读,从小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习各种各样的才艺,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为的就是赢在起跑线上,为的是不浪费任何一点时间。
大学里,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看会儿书?又有多少人能够在毕业前找到自己喜爱的能够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看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一个不错的成绩,却并不是真的喜欢。参加活动是为了结识更多的朋友,有的是为了打发时间,而并不是真的热爱。考级考证是因为看到了学长学姐们当年都考了,感觉对自己将来有用,于是也依葫芦画瓢,也去报班也去考试,而并没有想过这些证对于自己究竟有什么用。
谁的青春不迷茫。然而迷茫的太久,就会变成迷失,最终变成麻木。
毕业了进了工作岗位,我们又开始争分夺秒,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得做什么,唯恐被落下。我们是否想过现在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又在哪里?
我们总在追求脚踏实地的做事方法,却被无数个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而埋没,忘记了也应该抬头仰望星空,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现在的一切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如果让你未来的30年,4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都花费在这件事情上,你是否真的心甘情愿?
苏格拉底曾说:不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停下来,问问自己。生命有限,我们总要把有限的生命花费在我们认为值得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