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雁影关山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小时候,经常仰起头眺望那片辽阔的天空。那时候的天蓝得没有一丝杂质,我曾幻想拧开“永生”牌钢笔的帽,对着天空灌满一管免费的蓝墨水——那样的蓝墨水,肯定能写出比海水更蔚蓝的记叙文。深秋时分,一群群大雁从北方飞来,经过我们这里,再向南飞去。我就那样一直盯着这队“人”字形的队伍,看它们不疾不徐地飞过我熟悉的小月沟、北岭、灯窝山、阎王鼻子……直到雁影消失,我还留在悠长清脆的鸣声里,留在家乡芦苇飘摇的季节里。

它们最后飞到哪里去了?天冷了,它们冷吗?

我对父亲说,我想变成一只大雁,长着翅膀会飞,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父亲很欣赏我的幻想,说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可以当海员或者飞行员,飞得比大雁还要远。父亲是“解放牌”大卡车的驾驶员,去过很多地方,他经常对我们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可惜我生性愚笨,没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只能做一份最普通的工,算不上“好男儿”。

1996年秋天,我在从衡阳西渡坐船回市里,小船在清澈的湘江上缓缓行驶,两岸是一行行金黄的法桐和艳红的五角枫。忽然,我听见一阵熟悉的雁鸣声——天上真的飞过一群大雁,是从遥远的北方、我的家乡飞来的吧?翅尖上一定还印着沭河的水影,羽毛上一定还沾着沂山的霜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邻座一位老人轻轻吟着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望着水面上见此远去的雁影若有所思。他告诉我,大雁飞到衡山72峰之一的回雁峰,就不再南去,留在衡阳过冬,待明年春暖再回北方,所以衡阳被称为“雁城”。

原来,衡阳是它们的家。我心里一下子温暖起来。

父亲去世后,葬在老家西岭山腰间的老林里。2012年深秋,我们回去上忌日坟。祭奠完毕,兄弟三人站在坟前默然无语。田野寂静,山下宁静的村庄祥和如水。大哥忽然说:人为什么非要远离自己的家乡呢?一生很短,留在自己的家里不好吗?我说:父亲生前教育我们“好男儿志在四方”,男人要有出息。”大哥叹了口气,没说话。我仰起头,一群大雁从父亲的坟茔上空飞过。之后,满山流淌着金黄的菊花。

认识一位在内蒙古当过兵的朋友,他最喜欢唱的歌是电视剧《沙场点兵》的片首曲《带我飞吧》,腾格尔原唱。前几天一起喝酒,他喝多了,在寒冷的冬夜放声大唱:

“一曲泣血的长歌,

放飞在高天上,

告诉我大雁的翅膀,

划破了天苍苍……”

并不明亮的路灯下,我看见他眼中似有似无的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