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们都想成为某某某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中午休息,姜润和苏晓坐在一旁,翘起二踉腿,畅谈“美好未来”。

“你看看楼下一点点奶茶店,每天都排好长的队,营业额不知道是我现在工资的多少倍。”

“我就准备回去开家奶茶店,从奶茶店发家,再做其他。”

两人一拍即合,恨不得手上现在就有足够的资金,一下子全部砸进去。

姜润说:你瞧瞧,人家某某混的,在上海有两套房,每天下午还有人去专门伺候,拿到了上海牌照,还有专门的司机接送。

苏晓说:他是某某公司的董事,估计最不差的就是钱了,你看看,他平时没事还会去救助贫困学生,咱什么时候能混到他这份上?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留下了艳羡的哈喇子,两眼里星星闪烁。

❤️

我曾经很羡慕我的一个朋友,她和我完全是不同性格的两个人。

她开朗活泼,和人总是自然熟;我内敛安静,总是慢热。

她学习成绩优异,每周和朋友一起出游;我成绩一般,每周要埋头题海。

她大学时到处游玩,我大学还在挣出游的费用。

似乎所有的好运气总会降临在她头上,而我只能对其仰望。

在一段时间里,我曾想:如果我能成为她那样的人就好了。

可后来我发现,我终究成为不了她,因为她是她,而我是我,虽然不够好,却只有这一个。

❤️

张爱玲说:“男人娶了白玫瑰,久了就成了粘在衣服上的米粒子,娶了红玫瑰,就会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

不曾拥有的,永远都是窗前的白月光和胸口的朱砂痣。 ​

而那往往是最吸引我们的,最让我们向往的。

我周围有不少朋友向往着未知的远方,向往着大城市的灯火通明,人来人往。

袁成从小城出来到上海工作快一年了,有天他和我说:他累了,好想回去。

在周围人看来,能在上海工作仿佛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每每和别人谈起,对方都会惊叹:哇,你居然在上海工作。工作一定不错吧,那***地方你去过吗......

上海很繁华,绚丽的霓虹灯凸显着东方明珠的辉煌,外滩的洋房让人在这座城市中迷惘,黄浦江上耀眼的光芒却让人无奈。

他说:一开始来到这里,并没有感到压力,只会觉得这里多样又精彩,但是当后来双脚接触地面,开始思考现实层面的东西的时候,也许这种无奈就会压倒惊喜。上海的房价只高不跌,宿舍和公司间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每天早晚随着人群挤进地铁,一回家就想倒头大睡......

你拎着一个包来,看不尽的秀。

你屈居一隅,赚不够的铜臭。

你故作潇洒地走,无人挽留。

这大概就是他的感受吧。

❤️

我们都向往远方,好像很多时候对远方有了太多的渴望,未知的总是美好的。

我们希望随时能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我们去探求真相。

我很喜欢简书上的大萌,特别羡慕他走过的那么多城市,羡慕他因为对摄影的热爱,一个人看到过夜深人静无人的街道,感受过走很远的路去拍日落,坐上火车到很远的地方去拍自己想拍的……

可是,他说:远方的旅行是美好,但是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突遇暴风雪,被路人“坑过”,被驴友“设计”......

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只是因为那一腔的热爱。

❤️

我忽然想到去年的一部电影《七月与安生》。

七月老实、循规蹈矩,从上学、毕业工作直至结婚,都如父母期待的那样按部就班的过着。实则叛逆、自私、不愿主动选择却又有颗想流浪的心。

安生张扬放浪不羁、吸烟、喝酒,爱逞强,对一切都是笑着面对,心总是在流浪,实则渴望爱,渴望安稳。

我们大都像七月一样循规蹈矩,当着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内心却又渴望着像安生一样,一个背包潇洒自由的走天下。只不过,只有极少的人敢去改变。

然而,有些人不甘心一直做七月,成了安生,开始流浪折腾。后来,又有些人不甘心像安生一样漂泊无所依靠,渐渐的变成了七月,安稳度日。

我们曾是七月,也曾是安生,可以做到人见人爱,可就是做不成自己。

❤️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不能像王健林一样先定“一个亿的小目标”;不会像马云一样,对钱不感兴趣;也不能拥有像马化腾一样比普通人大了点的房子。

可是,这就是现在的我。

我虽然不能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我能在我以我的方式去欣赏这个世界;

我普普通通,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拥有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小粉丝,身边有交心的朋友,还有总是默默陪伴自己的家人,这样的我们难道不好吗?

别人的生活很精彩,自己的其实也不差。

只是我们没有看到别人生活的无奈,毕竟,没有哪一种生活是如我们想象中的那般轻松愉悦。

既然这样,别活在别人的光芒下,别一味的抬头仰望,好好做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