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民工,每天坐在电脑前面的时间可能大概超过10个小时。基本上,这么长的时间里,大体上都是保持一个姿势。很多人都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活状态。关于常坐电脑前的危害,这已不用我再复述。
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健身了?
不过大体上绝大多数人都没办法养成很好的健康习惯。生活中,我基本是没有什么时间去锻炼的,这个时候,办张健身卡去锻炼或许就是一件相当迫切的事情。毕竟你一天不去,那就代表着浪费了一天的钱。
但即使是这样,去年我的健身卡被使用的次数可能没有超过50次,甚至有整整三个月的一段时间,没有去过健身房一次。大学的时候,去锻炼,经常都是几个同学呼朋唤友的就过去了。大家互相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
想想,现在去的次数那么少,也许就是一个人没什么动力去锻炼的原因吧!
有人情味的运动社交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在使用陌陌的时候,我加了一个「知春路夜跑群」,这个群里面主要汇集了一群喜欢跑步的上班族,群活跃度高的吓人,几乎每天群主都会组织一场夜跑,很多人跑步的过程中积累了深刻的友谊。
从工具到社群,运动社交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创业者看好。让运动的人不再孤单,也显得更加有人情味,可以让我能够勤奋的去多锻炼锻炼,这或许是一个很不错的健康生活方式吧!
今天偶然看到了一款叫「Timer运功」的软件,就是这么一款专做运动社交的app,其官方介绍就一句话「让运动时光更美」,虽然足够简单,但这很大程度上却吸引了我。或许,是时候找个人一起去健身了。
每次评测一款产品的时候,我都喜欢分享一下开机画面。开机画面其实相当的重要,因为这是产品给用户的第一印象所在。很多产品并不重视这点,让我很是困惑。
具体到「Timer运动」简单的四张配图基本上就让用户很清楚了解这款软件是做什么的了。从配图中的阶段文字,我们基本上可以总结出这款软件的五大特性。
1)发现附近的共同运动爱好者
2)展示自己运动瞬间风采的照片
3)邀请附近的运动者和好友一起去运动
4)与附近的运动者或者好友组建运动群组
5)相互激励一起完成运动挑战
前两张图有高清美女大图彰显出「社交」,后两张图充满运动元素彰显出「运动」,基本上让人看上去就有很强烈的使用欲望。
为了增加「用户信息的真实性」,这款软件只能通过手机号码注册,而并没有像通常的其他软件那样可以使用社交账号登陆。最近,我看到越来越多的软件采用这种模式,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毕竟每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考虑。
首屏信息流分为两部分「动态」和「关注」,由于「Timer运动」现在看上去没什么用户数,所以内容上主要看到的仍然还是官方账号和内部工作人员的晒的一些照片。
据我推测,「动态」未来的定位应该会是分享一些热门的内容,当你看到感兴趣的人发布的照片时,就可以点击右上角关注订阅。无论是「动态」还是「关注」,其实主要目的都是满足健身爱好者「晒」的需求。
我认识的几乎所有运动爱好者,都具备那种自信且开朗的精神。就算你可能不是,但如果真的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后,你也会发现整个人的精气神不一样。
拿我以前来说,以前走路基本上都是哈着背,给人感觉就很没精神。但经过几个月的运动后,腰背都变得很挺直,这在没健身前当然是不可能的。如果问我愿不愿意晒,等过段时间八块腹肌练出来了,那倒不会很介意这点。
如果只有这些内容,那么「Timer运动」和其他平台也没什么两样。对此,产品上另外一个版块「相约运动」就值得我们期待了。用户可以参与平台上别的用户的运动邀约,这对很多不知道去哪里找小伙伴运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对社交平台来说,初期的种子用户其实相当重要。第一批用户形成小圈子玩的很hai,第二批用户参与时也会显得相对较容易点。对「Timer运动」来说,如何笼络种子用户当下显得有点重要。整个邀约版块采取了现在Produnct Hunt那种很简约的模式。
小图标显示的运动类型,数字表示邀约活动的参与人数。点开具体活动,可以看到活动的一些具体信息。
当然你也可以发起活动,我的一个困惑是,具体的邀约人,可以通过访问对方的主页了解这个人。但邀约活动却缺乏关于活动场所的一些图片。其实我们注意看右边的一些运动类型,除了少部分户外运动外,大多数都需要场馆的。这个我觉得算是「Timer运动」一个很大的失误。
陌陌在这方面其实就做的很不错,不过陌陌的活动大多都是官方运营的。或许「Timer运动」没有让用户添加图片可能是因为希望能够减少生产内容的障碍。
而且如果一家家线下场馆对接,可能对「Timer运动」来说显得模式有点过重,但这里我可以给个小建议。或许可以让用户参加活动时,给场馆拍几张照片,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这样不就能够迅速充实图片库了吗?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
最后说一下个人中心以及发布照片的页面,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有一个很大的Bug存在,就是当我上传完照片后,竟然无法自动返回到个人中心,而是停留在相机页面,必须再点一下才能返回。
其实现在很多「图片社交」平台都加上了「标签」功能,「Timer运动」有必要学习一下,加标签的好处不用我多说。未来想要向下延伸,「Timer运动」势必要把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例如形成一个专辑?挖掘出用户的兴趣爱好?
想体验这款软件的朋友,我建议还是耐心再等等,毕竟现在产品本身就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用户基数也不够多,平台上的社交行为还太少。
不过「运动+社交」这个方向,我倒是相当的看好。运动是一个比较高频的强需求,对喜欢运动的人来说,至少一周会保持2~3次,而且消费额度并不低。例如我打一次羽毛球经常都要花140元。线上发起活动,线下一起去场馆运动,天然就能为线下场馆带来流量,这形成了一个很好的闭环。
市场上存在不少结合「运动+社交」的产品,对「Timer运动」来说,它的竞争对手并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