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幸福是什么?就是比任何人都喜欢自己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Geninne D.Zlatkis

1

我们为什么不那么幸福?因为我们要与社会建立联系,与人建立关系。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攻击、伤害……

我们做不到事事如意,事事顺心,所以我们不幸福。

但反过来讲,我们的不幸,来源于我们自己。

我有一个男性朋友,他长得帅帅的,人也很有才华。可在他看来,他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矮。

因为矮,他没自信,因为矮,他放弃了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

比如:游泳。他认为褪去身上的衣物,露出娇小的身板很丢人;比如长跑,他认为自己腿短,肯定跑不过别人;还有演讲,他在公司有很多演讲的机会,但因为矮没自信,他放弃了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他想做的事非常多,可他总觉得自己矮,别人会嘲笑他。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样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

在这10个人中,我们的焦点放到哪里,决定了我们幸福指数的高低。

如果我们放到2位好友身上,我们收获的就是快乐、开心;我们将焦点放到1个人身上,我们会变得充满敌意,整日寡欢;如果我们将焦点放到大多数7个人身上,我们既不会受到伤害,也不会获得很多快乐。

但往往,我们更习惯把焦点放到那1个人身上,并向另外2个人讲述这1个人带来的苦恼。于是,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怨气,我们全身带刺,准备时时进入一场战斗。

就好比,我朋友很矮,10个人中有1个人会嘲笑他,于是,他会观察所有人的态度,并觉得全世界都讨厌个子矮的人,甚至觉得这是缺陷,从而导致他很自卑。

但事实上,我们看到个子矮的人是没有感觉的,既不欣赏也不批判。

也就是说,我们并非不幸,而是将一个细小的焦点放大了,从而延伸到对整个世界的攻击。

当我们明白,10个人中必然有1个不喜欢我们的时候,我们何必不关注另外的9个人呢?很可能我们的缺点,在他人看来完全是优点啊!

2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对比,让我们有了自我评价,很多时候,这种自我评价并非完全正确。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极其自卑。因为长得丑。

我一头金黄色稀疏的头发,脸白的像白化症患者,还有我的大饼脸,加上我个子不高,声音不好听,唱歌跑调……

我几次痛哭,问我妈为什么要生下我。

生就生了,还生得这么丑,我到底是不是她亲生的闺女啊?

我集合了我爸与我妈所有的缺点。

长得让人看到就想报警的惨样,任谁都会痛苦吧!

即使我自认为我需要回炉重造,可还是有人会这么夸我:你长得真白啊,皮肤也很好啊,这么瘦我很羡慕啊……

每次别人夸赞,我都觉得不够真诚,不过是一种安慰我的说法。我明明已经那么丑了,怎么可能有优点。

但事实上,每个人有优点就有缺点。当我逐渐长大成人,有男生追求的我的时候,我就想了,哪个傻逼瞎了眼,会看上我?

每一次有人追求我,我都会认真地问他们,喜欢我哪里?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有人说样貌,有人说性格,还有人说才华……

我才骤然发现,世界无限大。我一直纠结在头发不够黑,脸不够小这两点上,却忽视了自己还有那么多优点。

而那些头发够黑,脸够小的人,也许不够白呀,不够瘦呀,大脑不够好使呀……

我们不过拿着自己的缺点,使劲地去找有优点的人比较。从而忽略了,大家都是普通人。

从那时起,我逐渐从自卑的情绪中走出来。

我犯的就是10个人中,只关注1个的错误。我身上有10处,7处平平,2处不错,可我总是将目光停留在1处上。

能幸福才怪。

3

想要克服自卑、不幸、他人带来的伤害……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认知。

即,任何一个我们羡慕的人,都逃离不了10个人的法则。但是有一部分人幸福指数高是因为,他们更能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优点。

比如,我们的身高、长相、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暂时)都是无法改变的。这时,我们要做到自我接纳。

因为人人有缺点,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揪着缺点不放。

还有的人,觉得自己没用,没有技能,得不到身边人的认同,同样也是犯了认知上的错误。因为即使一个对社会再也无法贡献出力量的老人,对他人都是有用的。

比如,老人健在,身为家人就会安心,这就是老人存在的意义;我们再没有技能,也能刷锅洗碗,照顾家庭和孩子,这些都是存在的意义。

因为认知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所以会觉得不够幸福。这只是因为,我们没看到自己的贡献。

如果你技能牛逼,月入几十万,那腰板立刻不一样。但是,我们的眼睛总盯着收入高,技能多的人,导致我们看自己发生了偏差。

不是我们一无是处,是我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因为对自己的不承认,我们才不喜欢自己。即使别人特别爱你,你也不会觉得幸福。

幸福感是很个人的事。

4

幸福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承认自己,喜欢自己,不在乎那1个人的言论和看法,更不揪着那个人不放。

所有人都能获得幸福,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因为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带着思考和疑问去做,幸福的指数就会有所提升。

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哲人说: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已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因为态度不同,导致人生不同,因为看法不同,使每个人的命运不同。不受界限的觉得1个亿的目标小,受界限的觉得月入1万难;

追求幸福的人,觉得婚姻不幸要逃离;认知不够的人,却认为要承受这些挫折与不堪;

讨厌自己的人,觉得命运写满不幸;喜欢自己的人,觉得人生其实挺幸福。

……

主观世界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啊,只是认知发生了变化。

尼布尔在小说中的写: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我们不缺乏幸福,更不是不幸福,只是认知让我们不幸福。所以,先从喜欢自己、承认自己开始吧!

lse��5�o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