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3.3 诸侯上客|何充与贾宁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由政治伦理性向审美性转变的人物品评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43.3 诸侯上客|何充与贾宁

《世说新语·赏誉》

何次道尝送东人,瞻望,见贾宁在后轮中,曰:“此人不死,终为诸侯上客。”

【译文】

何次道有一次送走从东来的客人,远远望去,看见贾宁在后面的车上,就说:“这个人如果不死,终归要做王侯的尊贵宾客。”

何次道就是晋朝权臣、那位主张父死子继的佐命大臣何充。

贾宁做苏峻参军,曾在苏峻之乱中与路永等人主张苏峻杀害王导和众大臣,因苏峻不同意而生异心,结果被王导离间。

苏峻之乱失败后,贾宁先投降,官至新安太守。

何充品评贾宁的这段话,反应了当时人物品评的观点与魏晋前大不相同。

01 人物品评的发展演变历程。

魏晋前由政府主导下的官员人选决定着人物品评的基本内容,所评论的对象必须做到仁义、孝廉,言行符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而才智则远远置于仁义礼智之后。

这种具有规范性、广泛性的道德标准,讲究唯德是评、唯贤是论,从根本上遏止和压抑了潜藏在不同士人身上的才智的充分发挥,使人物的个性不得不长期牵制于所谓一般共同性。

自曹魏氏政权唯才是举推行后,便赋予了“才”以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它成为人物品评由政治伦理性向审美性转变的桥梁,促进了人的独立觉醒、人的自我认识意识的萌发,无疑是当时思想解放的先声。

43.3 诸侯上客|何充与贾宁

02 诗意般的人生体验。

及至《世说新语》问世,这部把人物品评作为主要内容的志人著作, 从重才情、尚思理、标放达、赏容貌等方面,对人物作了全方面的审美性考察。

它排除了在人物品评上事关伦理、道德、学问等德性方面的诸多内涵,其所侧重的重才,是对人的本质的多重体现,虽仍然包含政治之才,但更多的是指绘画、书法、音乐、思辨等方面的创造欣赏、玄学思辨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人的种种智慧和才能,亦即是对此前几百年来才屈于德、人服于礼的一个重大反驳。

正是这种转变使魏晋六朝的审美理想更具艺术趣味,更有利于文艺创作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文艺美学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先秦诸哲以争鸣的方式说,是道德实践的美,是智慧思考的美,而魏晋六朝在审美性的人物品评兴起后,却赋予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人所追求的作为人的本质在于审美和自由!

如果说,在两汉时,人是善恶伦理的化身;那么,在魏晋六朝时期,人便是心灵和精神的化身,是诗意般的人生体验。

经学的崩溃和儒学的经离给了魏晋这一特定时代的人们充分欣赏自己的绝好机会,它促使人们去感受人的存在、人生在世的意义及价值。

这是一个讲求个性,欣赏自己,追求主体内在精神自由的时代,更是一个发现人本身、弘扬人格美的时代。

魏晋六朝文学因为有肥沃的艺术土壤,便在此背景下显示出文学的自觉。

也正随着文学的自觉,在创作上结出了许多丰硕的成果。

这一阶段许多文学上宝贵的收获都留下了人物品评的痕迹,都或多或少地、或直接或间接地与当时审美性的人物品评分不开。

部分摘自《论魏晋人物品评的转向及其原因》

43.3 诸侯上客|何充与贾宁

【评价】

阮裕:

“次道自不至此,但布衣超居宰相之位可恨,唯此一条而已!”
“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