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就想去看看徽派建筑,一直没有机会成行。今年大年初八,过完年家里也没有什么事,老公也想出去写写生,一商量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安徽西递。
南阳到西递自驾也就八、九个小时的车程,早上六点出发,下午三点来钟顺利到达。在客栈里稍作休息,迫不及待进入古村。
为了详细地了解这个古村落,我们跟着景区的免费导游一处处慢慢参观。根据导游的讲解,我梳理了一下,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西递:
1.西递的由来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又名西溪,取溪水西流之意。因古时此地设有传邮的驿站,故称西递。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子孙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最鼎盛的清代乾隆年间,西递宅院多达600多座,有99条巷子,90多口水井,34座祠堂,13座牌坊(可惜文革期间12座牌坊被毁,留下唯一的一座也是当作反面教材)近万人口,号称是‘’三千烟灶九千丁。时至今日,西递村仍保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座,均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西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西递的建筑特色
沿着环村青石径走在古民居的夹巷中,檐上的青瓦早已长出厚厚的绿苔,斑驳的墙体也失去了往日的明朗,古旧的调子随便一拍就是一副现成的水墨画。高大的马头墙内四壁无窗,只有一个小天井,下面的厅堂由于面对天井,也有几分光亮。对称两侧的卧室又小又暗,白天不开灯是看不到东西的。旧时的徽州人把卧房建得很小,有三步到房,两步到床之说,目的是财不露白,聚敛阳气。
西递街巷交错,布局奇妙,第一次进来我们晕头转向,不辨东西。由于小巷多达90多条,有的小巷仅容一人,抬头观天,只有一线,当地人说,每当春雨绵绵,雨巷听风,堪称一景,只可惜没遇到雨天,甚是遗憾。
西递的商贾仕官之家庭院的设计非常讲究,园内鱼池,假山,花台,盆景,各呈其妙。更有‘’漏窗将各园分隔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透过前园的漏窗可见中院,后院的景观。庭院与自然的结合,反映了主人闲云野鹤般的气质。
西递小巷 西递小巷 西递一线天小巷3.西递的儒商文化
在西递的古民居中参观,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人爱读书!当地有句口头禅: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全家不读书,养了一群猪。西递人固守着‘’晨耕夜读,求取功名‘’的思路安静的生活着。但在人口鼎盛的乾隆年间,西递人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人多地少,因为四面环山,仅有的土地已养活不了众多的胡姓子孙。严酷的生活面前,西递人转变了观念,实现了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好高‘’向‘’读书好,经商好,效好便好‘’的思想跨越。他们始学远游,为商为贾。凭着他们的吃苦耐劳、聪明好学,很快出现了一批经商成功的商海强人。成了‘’徽商‘’中的一支劲旅。生意越做越大的‘’徽商‘’对读书从不放松,他们亦商亦儒、以商养儒,生意途中不管多累,都带着书日夜披阅,所以后人仕途通达,人才辈出。西递的名人中,胡文光——‘’刺史牌坊‘’(西递惟一保存下来的牌坊)坊主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西递对联 西递对联 西递对联4.西递三雕
西递有闻名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西递周边蕴藏一种黑青石,当地人称‘’黟县青,这种黝黑的大理石石质坚硬细腻,适宜雕刻,被大量应用到西递的建筑群中。印象最深也是最典型的一块石雕作品叫‘’叶落归根‘’。这块石雕镶刻在一处叫‘’百可园‘’的外墙上。造型如一枚真实的树叶,雕刻精美生动,寓意‘’叶落归根‘’。这真实的反映了徽商身在他乡对故乡的那份向往眷恋之情,也是我们中国人最朴素、最原始的情怀表达 。
西递的石雕造型多样,题材丰富。有圆形、方形、扇形、菱形。内容都是极富寓意的松石图(长寿之意),竹石图(高雅气节),梅瓶图(平安美意)……
另外,西递的木雕雕工之精湛令人惊叹,经济富裕、优渥的人家,房屋建筑上的雕刻便是最直接的体现,门上的横梁上除了寓意富贵的花卉、动物,更有带有故意情节、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场景。印象最深的那幅‘’郭子义祝寿图‘’,画面中有忙碌的仆人、迎客的家人、品茗把盞的官宦……多达几十人的热闹、喜庆场景要惟妙惟肖地体现在一条三、四米场的横梁上,难以想象工匠是怎么雕刻出来的!我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从这些雕刻作品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西递的先贤们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风雅、精致的生活态度。
西递栩栩如生的木雕人物 西递精湛的砖雕 寓意祥和的石雕5.西递的祠堂
西递最精彩的看点——祠堂,村内最大的祠堂‘’敬爱堂‘’是一定要看的。
在走进敬爱堂的那一刻,我不由得一声唏嘘,这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建筑面积足有一、两千平米,高大的白果木柱,粗壮的房梁托起大厅的房顶。天井也比普通的民居大了许多,厅内宽敞,明亮。由于建筑高大、恢宏,威严之气直摄魂魄,我甚至不敢大声说话。
大厅中央悬挂着用楷书书写的‘’敬爱堂‘’三个大字,听导游讲,只所以取名‘’敬爱堂‘’,是有着深远的寓意,它示意族人要尊老爱幼,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这里是商议族里重大事情的地方,也是严惩不肖子孙的场所,又是族人举办婚嫁喜事之地。过去,祠堂每月要举行一次读谱活动,每当读谱日,各房年满十六岁以上的男丁云集在这里(女人是不可以进祠堂的,擅自进入,必是死罪,女人一生只有一次进祠堂的机会,那就是出阁上轿,或是嫁入本村下轿,这也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男尊女卑的陋习),由族里德高望重,又有知识的族长主持,指定人颂读家训、家规和先贤格言。表扬好人好事,惩处不轨之人,做了违反族规坏事,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开除族姓,当场取走其祖上牌位焚火烧毁,并宣布自此以后他家女儿出嫁不准在祠堂上轿,娶媳妇也不准在祠堂下轿。威严之势可见一斑。
脑子里突然浮现一副电影场景:在三、四十年代中国一个南方村落里,一名不守妇道的年轻寡妇被族人五花大绑押入祠堂,威严的族长一声令下:陈塘处死。这其实是一部反映封建礼教下,妇女渴望、争取爱情的故事片。心里一时间不免悲凉起来。
祠堂还有一项重大活动——修谱,主要是对子孙后代的繁衍和变成进行记录补充,更是对后人血统的认证。其间要举行游艺活动,请戏班唱大戏,场面异常热闹。
敬爱堂 敬爱堂肃穆恢宏的大厅 百善孝为先走出祠堂,感触颇深,感慨万千!这里不仅是体现宗法制度的最威严的场所,更是演绎家族大戏的政治舞台!
西递,景色是诱人的,文化是厚重的,传承是朴素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值得停下脚步细心品读的历史文化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