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含有剧透;我给电影《起跑线》打了五星满分,无论是主题的深刻性,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层次性,还是细节的感染力,都表现得很好,建议前往影院观影;本文探讨教育的可能性。
1
我们应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起跑线?
看了这个问题,我们可能会苦笑着说:
什么样的起跑线,当然是越高越好啊!
另外,我们有得选吗!
但是,正在热映的电影《起跑线》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真正的富人,并不炫富故事的主人公拉吉,孩子进入了人人挤破头想进的,当地排名第一的私立学校,最后却放弃机会,选择了一所富人,穷人都不想上的公立学校。
过程当然是极其曲折的。
我是一个剧透可跳过的虚线框↓↓↓
男主拉吉是凭借自身劳动和聪明头脑奋斗起来的富一代,然而在上流社会圈里,他只是一个一夜暴富型的土豪,俗不可耐,仍然在鄙视链低端,因此被上流阶层隔离开来。
他的地位类似于《泰坦尼克号》里的暴发户夫人,遭到上流社会的排挤,但是愿意帮助遭人发难的杰克。
(想起新东方的俞敏洪,说他的财产将来不会留给自己的孩子,而是全部捐献。最后反哺社会的,似乎总是那些从贫穷之路走过来的人,我想,这是为什么命运安排我们贫穷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因为我体会过,所以我感恩。)
男主的妻子米图是受贫民教育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一心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从熟悉的家搬进高档学区房,为了从小建立起孩子的社交圈,请高档小区的父母来家里参加派对,托关系拿推荐信,不吃不喝不睡排长队拿报名表,塞钱校长,父母和孩子三人一起参加面试前培训班,找人办假证抢夺贫困生入学名额,不过这些招式都不管用。
富人冒充穷人抢夺贫困生名额的问题遭到泄露,于是学校派人家访核实。
夫妻俩搬进贫民区,一脸嫌弃主人公一家就真的跑到贫民区当贫民了,还和一家贫民成为了好友。
后来名额有限,主人公家孩子得到了上学名额,贫民好友家孩子落选。
但是更大的黑幕还不是这些冒充贫民的富人家长,而是校长本人在背后暗箱操作。校长并不是真的为了教育公平而设置贫困生名额,只是为了让富人家长暗地花钱抢夺这些名额,进而从中获利。
最后,主人公揭露了校长黑幕,为贫民好友所在的公立学校捐款,把孩子送到了这所公立学校。
拉吉一家三口和贫民区好友的一家三口《起跑线》是一部层次非常丰富的电影。但还是片面了。因为现实更为复杂。
人们常常嘲笑这些人,一个劲地要在一线城市安家,还非要买什么又小又破还死贵的学区房,一边吐苦水,一边拼命,一边自我感觉良好,何苦呢?
不。事实是,他们是赶在阶层固化前,为孩子做好准备进入上层阶级的人。
作为父母,他们拼尽了全力。作为孩子,将来多了许多选择。
这就是大势所趋的原因。
2
如果你怀疑这样的模式,那么我们可以问出以下问题。
看上去无比正确的路,对于你的孩子来说,是否真的是正确的?
家长拼命给孩子好的,但是孩子拥有的越来越多,是不是同时也会失去什么,珍贵的东西?
在贫民区自由玩耍的孩子有答案吗?
有。
问题可以解决吗?
你可以努力。
你的孩子,将来会想知道你为他做过什么努力。
不止是物质层面,还有精神层面。
3
这部印度电影里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模式与我们的城市几乎完全一致。
父母顶着巨大压力搬到学区房,抢夺私立学校入学名额,从幼儿园开始争夺教育资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影片《起跑线》的结局终究有些理想化,但是它的现实意义在于:
它提醒我们停一停,停下来思考;
它提醒我们可以反抗,反抗不公平;
它提醒我们追求的不一定是想要的,贫穷也曾经给我们带来快乐;
它提醒我们在努力争夺社会资源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初心。
年轻时开心的夫妻俩,那时挣的钱也不多如果你为你的孩子做了这么多的考量,那么不论你最后如何选择,都恭喜你,你(会)是一名合格的家长。
4
最后分享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不绝对,它们同时存在。
01
我的一个领导,农民家庭出身,他是凭借知识改变命运的富一代,和电影中的主人公妻子几乎完全一样,每天念叨的都是孩子的教育。
比如,上海只有五年级,在上五年级之前,有专门为升五年级做准备的小五班,名额有限,领导便付钱让农民工去排队拿名额。
为了拿学校报名表而排起的长队孩子一定要逼着学奥数,因为奥数证书可以为以后上好的私立初中加分。平时和孩子一起上奥数培训班,孩子听不懂可以回家讲给孩子听。最怕奥数比赛取消,最怕教育减负。
我曾经问过领导一个问题:也许孩子喜欢艺术呢?
(这个问题的潜在问题是,怎样定义人生的成功?)
因为我是数学专业毕业,我知道,数学要真的想学,普通的孩子也能学得差不多,但这和有兴趣,有天赋的孩子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数学,不再是科学的工具,而是升学的工具。
02
我的一个同事,上海土著,单亲男孩,和爸爸挤在一个40平米的房子。他的初中是一个风气较差的公立初中,因为他认真学习,成绩好而遭到同学们的排挤(他认为)。
女儿因为玩耍时说印地语,不说英语遭到排挤他对他爸爸的感情有两种:
爸爸我很爱你。你一个人把我养大,我现在挣钱了,虽然不多,但是我愿意每个月给你打我的伙食费,愿意还信用卡给家里买电器。
爸爸我怨恨你。你不得再娶,不准让别人跟我争夺这仅有的一点房产;你不能催我恋爱结婚,因为你没有给我准备好房子,而且我结婚的话你必须准备一个人搬到郊区去。
年轻时不为孩子前途努力的父母,将来是要被孩子诅咒的。
03
我曾经在上海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
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优秀小孩老师们对孩子们普遍的评价是,现在的小孩都太优秀了,同时也太脆弱了,心理素质太差了。
拼尽全力的优秀是否有副产品,是否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这几个故事仅供思考。
全文仅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