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淘汰机制”势在必行!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近期,针对南京林业大学的“淘汰机制”引起广大网友的纷纷议论,有网友表示高校“淘汰机制”是对学生之前努力的否定,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一种督促,但是笔者认为,高校推行此机制必有其合理性,其出发点必然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

  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用以评定其优秀与否的标准必然不是其毕业院校的知名与否,而更多取决于其个人综合素质。正所谓“一家有女,百家求。”现如今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其个人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如今的报刊、电视、新闻却频频曝出“某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扫马路”“某大学生因多次挂科而被劝退”等。自此,人们意识到,考上大学不再等同于能够顺利毕业,而“淘汰机制”却犹如紧箍咒般萦绕在大学生头上,迫使他们纷纷不得不告别考前突击,而是脚踏实地去对战每一场考试。

   难道“从严治校”仅仅只限于南京林业大学吗?其实不然,国内外的大学大都早已实施此制度。众人皆叹“国外教育比国内教育更为开放,高效。”从而导致每年均有不少中国学生选择去国外进修留学,然而却很少有人去考虑美国高校那低得可怜的毕业率。正因此,在每年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不少因国外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而被劝退。但我们无可否认的是,正因为美国严苛的管理制度才催生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不要去抱怨“淘汰机制”所带来的压力,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其带来的挑战。

     纵观国内外高校实施此举,其目的归根结底只是为了帮助学生进步,预防出现混日子的高校学生。然而有人就质疑了,难道“劝退”这把悬在学生头上的铡刀真的能够完全帮助同学们走上学习正轨吗?关于这点,笔者就不得不重伸了,在笔者看来,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现如今社会现象纷杂,同学们的心智还未成熟,不能对这些现象做出理智的判断,并且由于科技的进步,由智能手机延伸出新的种群――低头族,我们无法否认手机带来的便利,然而因为学生普遍自控力低下,他们往往沉迷于其中:打lol,逛淘宝成瘾,浏览网上不良信息等导致学生无法把全部精力用于学习上,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然而施实“淘汰”机制就一定能避免此事的发生吗?并非如此。大众未能清楚认识真正能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帮助同学进步的不能止步于“劝退”,学校应该更加完善招生机制,据调查,约有60%的学生之所以屡屡挂科,皆因其对专业的厌恶,缺乏学习动力,这时候学校更应该起引导作用,给予学生转专业的机会,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学校家长更应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一起努力找到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其乐趣,从而乐于学习,勤于学习。

   而对那些因自身不努力而被劝退的大学生,则更应该清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学校的“淘汰机制”并非用以针对某些人,而是对你们自身的一种督促,对你们的负责。周恩来总理曾在少年求学时言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身为当代的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所以更应该为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尽管目标不需要有多远大,只要立足于本身的实际情况,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提高自身的自控力,就能够在这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时代,准确找到属于自己的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途径,为成为当代的六有大学生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