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阿翔老师为期三个月的笔耕不辍训练营,系统学习了视觉笔记。虽然之前自己从手账开始会涉及到一些视觉笔记的读书笔记,但是还是属于自我摸索,不够系统。所以就筛选了有训练营的国内比较好的两个,一个就是阿翔老师(有线上训练营),一个是毛泡泡老师(只有线下的)。
为什么我会选有训练营的呢,因为训练营和线上普通的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训练营更多的是刻意练习(最重要有老师的针对性反馈,这是对于学习来说最快速的方式了),适合视觉笔记这种需要是实操类的技能。
那些线上纯听听的是一种不错的信息渠道,但是比起训练营来,深度来说远远不及。所以训练营适合从知道到做到,线上普通课程适合知道。
现在视觉笔记在中国的发展属于初期,很多知识付费的APP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方式,比如得到,混动大学,还是笔记侠有专门的视觉笔记分舵。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信息或者知识能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为高效记忆的核心关键就是图像记忆。相信未来人们的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视觉化的呈现(PPT就是一种最简单的视觉化呈现)。
一:为什么要学视觉笔记?
最开始的初心,系统学习视觉笔记,锻炼右脑思考,将右脑思考结合到学习中去。
比如讲读书笔记视觉化,比如讲好的文章视觉化,比如讲好的课程视觉化。
其实视觉化的过程首先是需要内化
基本的步骤如下:
输入(信息-拆解-理解)-思考(内化)-视觉化
所以能够呈现一份视觉化的笔记的时候,一般对信息的内化已经效果至少3遍以上了
间接训练了输入能力和内化能力(最常见的是归纳能力)
而视觉化则是一个联想能力
举个例子:
我在做文章视觉笔记的时候,首先是阅读文章,然后将文章的主干抽取在幕布中呈现。然后将主干联想大画面,然后将关键词也能图形化,最后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其中的字体配色等等细节就不一一阐述了)
因为小时候学过画画,后面接触过手账,到现在的视觉笔记,其实都是一种右脑思维。
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福尔摩斯,总是能快速回想起跟案件有关的任何细节,并且是非常精准,其中就是用到了记忆宫殿的技巧,记忆宫殿的核心就是图像记忆。
举个栗子:
你可以想起自己家所有的细节,因为太熟悉了,然后将陌生的信息在脑海中放到对应家里的位置,在回想的时候,只要想起了卫生间就可以回想起刚在放进卫生间的信息,放进去的是图像不是文字,这就是一图胜千言的最实际的运用。
现有常见的三种应用场景
1:课程视觉讲授
2:视觉记录
3:新媒体视觉应用
那么对于自己来说平常有什么场合可以用到呢:
1:将自我介绍视觉化
2:将学习笔记视觉化
3:将讲授分享视觉化
4:将愿景目标视觉化
5:将故事构思视觉化
6:将日志行程视觉化
二:视觉笔记是什么?
视觉笔记,也叫涂鸦笔记(有一本同名的书籍,就是讲解视觉笔记的技法,值得一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事物、思想、概念等。
这种效率有多高,举个例子可以体会一下:
其实在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这么个状态就是先学英文-再转化为中文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这种一种很多人都在用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但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国外人哪有这么学的,当然是看到苹果自然后联想出Apple,不会图像->苹果->Apple的方式
所以视觉笔记也是一样,一个事物不用转化为纯文字,直接变为图像呈现,效率会高好几倍!!!
它是一种输出方式,图像结合文字,一种高效的输出方式。
听说读写想其实把输入输出的模型呈现的很精简了(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想是中间层),视觉笔记的方式一种大脑更加喜欢的输出方式。
不会做菜,至少也要做个美食家吧
不会视觉笔记,至少也要知道好的视觉笔记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减分:
错字
层次颠倒
涂抹修改
加分(80分起)--每条3分
图文快速呈现
重点抓取呈现
图像关联隐喻
大画面呈现
逻辑层次清晰
三:如何开始做视觉笔记呢?
1:工具篇
分为两大流派
流派一:手绘
笔(铅笔,马克笔)+纸+拍照工具(常用全能扫描王,效果很棒)
流派二:电子工具
IPAD PRO或者手写板
个人推荐在最开始的时候手绘,因为工具不是随时随地在身边,笔和纸是随处都在的
并且很多人都会患上工具依赖症,以为电子工具可以添加很多的素材,所以就失去了自己绘图的能力
当然电子工具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反复修改啦
看每个人的需求,自己选择流派就好
2:心法篇
底层思维是右脑思维,可将画画,画手账,摄影拍照的思维都迁移过来,并不是从零开始。
不会做菜的人,还不能是美食家吗!
3:技巧篇
1):字体关
文字一般用于大标题和小标题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利用工具,百度有POP字体转化器,只要照着临摹就好
然后最好是有自己固定的一两套字体,用于大标题和小标题,目的是为了提高作品完成的效率
2):图形关
常见有两种,一种是人物的,一种是静物的
人物为了简单快速,一般采用火柴人来表示(没错,就是小时候常用的小人画法),最重要是肢体和表情
还有静物的,跟画画类比,底层逻辑=三角形+方形+圆形,只要掌握了这个对于视觉笔记对画画要求没那么高的要求已经沟通了。最简单的就是网上找一篇简笔画教程,基本练习三天就足够用了
3):色彩关
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字体用黑色或者深颜色的
然后字体背景色用浅色的标准,以便突出重点
当然要注意不要用大片的大黄大红,整体的风格要清爽
最重要还是靠考虑作品的整体风格
4):构图关
常见的构图有5种(更多图形可以参考《涂鸦笔记》中的说明),分别是
1)线型(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上到下,常见有的S型和Z型,比如目标分解或者按照时间轴的形成比较适合用这种构图)
2)放射性(类似思维导图)
3)模块(不同板块的划分,主要能够呈现出整体的内部结构层次)
4)路径(线型的一种变种,常用在现场实时视觉笔记上)
5)固定结构(金字塔,饼状图,坐标等等,一些思维模型都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5:创意关
这个需要长期的积累
四:实际操作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比较碎片的信息总结,接下来我就以将一篇文章视觉化的从0-1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
1:确定文章,这次选用的文章是《傅盛认知三部曲之一: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2:开始拆解阅读文章,拆接出主干在幕布中呈现,在构思的时候只看主干(一定是自己梳理的核心内容和逻辑,而不是单纯的思维导图(按照书中目录的思维导图是作者的思维,不是自己消化后的)),就不能从头看原文了
3:构思主干可以对应的大背景,核心关键字认知升级类比成火箭升空,然后在花瓣网中搜寻相关的素材
4:构思文字层次和大背景小标题的呈现方式
5:打草稿,呈现初步结构框架
6:填入颜色,修饰整体画面
7:完成后落款署名
8:拍照(用全能扫描王)
最后的效果如下:
总结
视觉笔记作为一种高效的输出方式,我不想把它仅仅作为是一种技能,更想要把它作为一种高效学习的右脑思维来看待。所以我学习视觉笔记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更加高效地学习吸收。顺便呈现的效果也可以帮助其他人快速理解。
当技能为你所用的时候,那么就是自己的武器库中的一个,如果不为自己所用,那么只是一种摆设。
现在已经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了,信息已经过载,视觉笔记作为一种少即是多的方式,会在未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这就好比看电视剧的人永远比看书的人多,制作电视剧的人对此是研究和理解深刻的,看的人并不一定立即理解深刻,只能作为一种更好的传输呈现手段罢了~
视觉笔记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 视觉笔记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 视觉笔记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