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人的末日怎么画 篇1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它讲了在一个下着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让学生通过学习,唤起他们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兴趣,学习主动性强。农村小学校的教学设备虽然简陋,远不如城市学校,但是他们已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积累了许多学习方法和经验。没有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对学生学习本课的效果没有什么影响。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的设计,我根据这一理念,摆正老师的主导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语文课程实施》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的设计,遵循这一理念,以读为本,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体验,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张扬,凸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作者合理开展想象的方法和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加深对社会主义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小女孩的每次幻象中体会小女孩的的悲惨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和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指名说说: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2、 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能挨过这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吗?她的命运会是怎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 把学生的思绪拉到那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学习“擦火柴”这部份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火柴?每次各出现什么幻象?
2、自由读第一次擦火些的课文内容,思考:
(1)为什么出现的幻象是火炉?你有什么感受?
(2)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3)齐读这小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处境。
(4)小组讨论学法,教师帮助归纳。
(读——思考——释疑——再读体会)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主动积极地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方向;让学生总结学法,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过程,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同法分小组学习小女孩后面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
(1)各小组用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方法,学习后面几次擦火柴的内容的交流汇报。
(2)教师小结自学情况。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获得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实现学法迁移。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小女孩小女孩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
(1)齐读
(2)分组赛读
(3)指名读
(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感情体验,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分小组合作探究小女孩死去的课文内容。
1、各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后,交流、汇报。
2、各组的代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小结自学情况。
(这个环节,教师致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情和情感体验,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内化情感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小组讨论写法,教师帮助整理归纳:
想象丰富符合实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使所学形成系统)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啊!谁读了这篇课文会不深受感动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像小女孩帝样的穷人是不计其数的。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再度唤起学生对小孩及所有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五、课外活动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思考练习第二题。
(进一步拓展文章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从文本内涵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原因)
1、火炉——冷
2、烧鹅——饿
卖火柴 擦亮火柴 3、圣诞树——没有欢乐 冻死街头
(可怜) (渴望幸福) 4、5、奶奶——没有幸福 (悲惨结局)
飞走
(珍 惜 美 好 生 活)
【自我评价】
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学生学习主动、兴趣很浓,教学效果甚佳。最突出的地方主要有如两点:
其一、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或是让学生自读感悟,或是让分组合作探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多元反应,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读中体验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那些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悲惨命运,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不足之外;在引导学生总结写法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足,有少许学生对这一块理解不透彻。
点评
本节课,王长振老师是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设计,有机地整合了三维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这些方面:
一是阅读教学中,不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擦火柴”这部分时,教师并未做分析,只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自读感悟,讨论交流。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对文章思想的体会,老师让学生或是自主、或是合作探究,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以读为本。“读”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主要活动,本节课以“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多样,如齐读、自读、小组赛读。让学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加深情感体验,以读获得思想启迪。
火柴人的末日怎么画 篇2
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她过着生不如死般的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起来,我们幸福多了。我们能坐在温暖的教室里,穿着整洁的衣服,认真地听老师上课。可小女孩呢,她过的现实生活竟是那么地痉,是那么地冷酷,是那么地凄惨,在大年夜,小女孩还要到街上去卖火柴,如果没赚到钱就要受到爸爸的打骂,小女孩还不能与亲人团聚,不能与全家人在火炉旁吃着团圆饭,由此可见,小女孩的生活是痛苦的。我们的生活要比小女孩的生活不知好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小女孩没有鞋穿,长年穿着一件穿得不能再穿的衣服,在外面,还要饿肚子,被无情的冷风吹着,这样的日子,谁能想像得了呢?我们每天都非常快乐,过着幸福无比的生活,在温暖的房子中,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爷爷奶奶的呵护,不知有要比小女孩幸福多少倍。爸爸妈妈把我们当掌上明珠一样供着,生怕我们会受到半点损伤,我们生病了,父母会照顾我们。我们冷了,父母给我们穿上暖和的衣服……从中,又可知道小女孩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在这温暖的大家庭生活着,你说能不幸福吗?
火柴人的末日怎么画 篇3
在寒冷的除夕里,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氛,我带着零花钱走在街上,想去买点炮放。
突然,从我身后传来一句话:“买根火柴吗?”我转身一看,原来是个小妹妹在问我。只见她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赤着脚站在那里,冻得瑟瑟发抖,她的围裙里兜着一些火柴……我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现在我不需要火柴。”我的话音刚落,小妹妹用乞求的语气对我说:“小姐姐,求求你了,买根火柴吧!不贵的,一毛钱十根。” “小妹妹,实在对不起……”我还没有说完小妹妹就哭了起来,我问她为什么要哭,她边哭边告诉我:“今天我没卖出一根火柴,没赚到一分钱,回去爸爸一定会打我的……”听她这样说,我赶紧安慰她:“小妹妹,你别哭。你的火柴这么好,我把你的火柴全部买下。”说完,我从衣兜里掏出所有的零花钱给小妹妹。小妹妹说:“谢谢你,小姐姐。”她从衣兜里把火柴全部掏出来给我,然后转身就要离去。
我看到她穿得破破烂烂的,就叫住她,说:“你穿成这样,肯定很冷,我家就在附近,要不到我家暖和暖和再回去?”小妹妹犹豫了一会儿,最终答应了。
回到了家里,妈妈问我为什么带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回家,我给妈妈讲了她的故事,妈妈赶紧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桌来,让我们趁热吃,小妹妹很开心,也很感激。吃完饭,妈妈又给她洗了洗澡,换了一身干净暖和的衣服,还给她穿上一双厚实的皮靴。小妹妹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太谢谢你们了!我要回家了,要不然爸爸又要说我了。”我把她送到了门外,对她说:“以后有什么事就来找我啊!”
第二天,我来到学校,对老师和同学说了这件事,没想到第三天学校就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搞了一次捐款活动。
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来到我们学校上学了。她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和我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火柴人的末日怎么画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过大年夜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鸭、鱼、虾等好菜,大家生活在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学习生字新词
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略)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看课文边思考: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了什么?在文中
画出相关文段。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2、画出你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句子,你怎样体会句子的含义?并学会提问题。
(老师相机点拨,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
火柴人的末日怎么画 篇5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我眼前,向我挥挥手,给了我有阳光的微笑,给了我心里满满充满了暖烘烘的。
你想知道,这个女孩是谁?那你去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女孩。我相信大家对卖火柴的小女孩非常了解吧!她的处境非常悲惨,她连小小的心愿实现不了,让我们不禁地对她生产了深切的同情。
虽然大家的童年是五彩嫔妨,但我的童年是无声世界。哈哈!大家别取笑我是个哑巴、聋哑的孩子,这个让我有很大的压力。我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戴上助听器,很模糊,我用心去听,但是会让我非常头疼,似的被撕破的,除非不用去听,一切就OK!
我小时候被人嘲笑,羞辱,那时候成了我心中的伤痕之一,压得我快喘不过气。有人说我是哑巴,我恨不得揍他;我抱怨这一切的时候,我对妈妈说:”为什么让我受苦?“为什么夺走我的听力?“”为什么让我饱受别人的耻辱?“等。妈妈听了,不禁哭了。
我还想了断自己的生命,不想为这个世界而伤心。但是我不想被人说是个懦弱的人,我想做一个有用的人。
和小女孩的童年相比下,我觉得我非常幸运,毕竟我有父母,所以我的童年不是太搞槽了。
火柴人的末日怎么画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2、正确、流利地读文,理清课文层次,理解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幻想与现实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童话世界里,通过与同龄人小女孩交流,加深体验,并把感受写在旁批处。
2、和同学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了解沙皇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穷苦人受苦受难的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和怜悯之心。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生活的美好,珍惜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产生的合理想象,感受不同时代的同龄人命运的悲惨引导学生区别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珍惜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教学手段】
多媒体、安徒生资料及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并指导书写。
2、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学习方法。
3、熟读课文,理清层次初步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苦。
二、教学手段
《安徒生童话全集》及有关资料图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一书)那么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说说对他的了解。
2、提供丹麦时代背景,学生简介安徒生。
3、安徒生所写的这些童话中,你们都读过哪些篇呢?
4、学生介绍自己所读过的安徒生作品。
过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探讨学法
1、今天老师要用这一篇课文检查一下你们学习语文的水平,那么老师问问你们初读课文都应该做些什么?
2、通过与学生探讨得出:
1.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
2.借助工具书,学会预习;
3.读课文时画出生字新词,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理解它们,然后把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正确;
4.学不懂的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5.把自己读书的体会在旁批处写一写;
小结:以上都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请同学们按照你们所说的开始初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谈收获
1、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并加以点拨生字的音、形、意。
区别字形:僵——疆;熄——息;蜡——腊;烛——浊;
1.正音解词:“唉”在本课读“ài”表示伤感和惋惜;而“āi”音表示答应之意。
2.指名范读,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看,指导正确书写。
2、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指导朗读难读的句子出示课件:
“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卖火柴,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3.课文写作顺序:
(故事的发展顺序,先写了小女孩买火柴,再写小女孩擦火柴,最后写小女孩冻死在墙角的事。)
3、交流阅读中存在的共同疑点。
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
过渡:我们都有着同样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1-9自然段,想一想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四)学习1-9自然段
1、围绕“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交流讨论。
1 “这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正在下雪,天气冷得可怕”。
2 “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
3 “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4 “大拖鞋跑掉了,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又被男孩当足球踢走了。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寒冷的雪将她的小脚冻得又红又肿”。
5“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指导学生读进去,结合出示的图片边读边想,从丹麦当时时代背景,社会风气,小女孩家境,并联系实际来探讨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做相机点拨并质疑:你们在大年夜里是怎样度过的?来说一说。
小结:是啊,我们的大年夜是那样的热闹、快活。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是和你们一样的孩子,大年夜里,她孤苦伶仃的在街头流浪。(出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并播放音乐)老师解读,学生聆听。
“在遥远而古老的丹麦,远处的楼房,灯火通明,富有的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像你们所说的那样欢度着大年夜。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所感受到的只有饱受饥寒的痛苦和无家可归的孤独,听老师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
1、引导同学们从当时社会人情,同龄人所处的那个年代,尤其是穷孩子的命运让人可怜。
2、教师范读这一部分课文,要求同学们像老师一样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指导同学们练习朗读:小组合作分工朗读自然段,指名读文,指名评价朗读。口语中的“谁”在书面语中应读“shuí”。
4、指名范读并要求同学们仔细听。
(五) 作业布置
1、课下分组朗读1-9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通过四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所产生的幻想,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穷苦孩子的同情,继而珍惜身边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入新
1、导语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初读都学到了什么?
2、回忆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及小女孩为什么还在大年夜卖火柴。
3、联系思考练习请同学朗读: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她都看到了什么?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导入新课。
(二)学习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的部分
出示: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她都看到了什么?
1、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浏览下面的课文,找出正确的答案。
2、学生回报成果:(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到火炉;第二次看到食物;第三次看到圣诞树;第四次看到奶奶;)
3、教师质疑
你们找到的都一样吗?那么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呢?你们想过吗?再一次读一读这一部分。
4、解疑
引导同学们从小女孩寒冷、饥饿、痛苦、缺少爱的原因才会看到火炉、食物、圣诞树和奶奶。
过渡小结:小女孩想体验以下圣诞节的快乐,想得到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奶奶的爱,所以她看到了她想看到的,你们想过吗?小女孩为什么一次一次地擦燃火柴,最后一根接一根地擦亮火柴?(让同学们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来表达:因为火柴一灭,小女孩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因为她想把看到的东西留住,所以……)
5、质疑
她想把渴望的东西全都留住,那么老师问你们,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擦燃火柴会看到你们所渴望的东西吗?(不会)为什么小女孩看到了?(引导同学们明白这是小女孩临死之前,昏迷状态之中的幻想。)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把感受在课本插图旁写一写。
6、让学生以我口述我心,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苦、可怜小小年龄就要受这么多的罪。
7、指导朗读课文中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四次幻想的描写,并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这一部分把自己刚才的感受都读出来。
8、指名读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部分,师生共同点评。
1第一次,抓住“终于”来体会小女孩不容易,学生再读,老师范读,师生齐读。
2读其它的三次描写:合作读一位读幻想部分;一位读由幻想到现实部分,并请学生点评老师相机指导。(第二次,抓住“突然、摇摇晃晃、像士兵”这些词语来读。)
9、老师激情解读
那时候小女孩什么情况,饿到了极点,那只烤鹅鹅突然向她走来,拿着刀叉,直接就可以吃到嘴里,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品读幻想部分,老师范读并指导朗读。)。
小结:刚才我们用分角色朗读方法一位读小女孩幻想到的,一位读残酷的现实,这样效果很好。在对比中我们更感觉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10、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朗读(指名读看到圣诞树和奶奶的部分)
过渡:小女孩又冷又饿,孤零零地躲在墙角里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人奶奶出现了,她会怎样兴奋地叫起来?学生接读:“奶奶——”
11、创设情境
1.如果你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会怎样乞求着把奶奶留住呢?(试读,指名读)
2.为了把奶奶留住,她一根接一根地擦亮,齐读最后一次接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
小结:要想知道小女孩的结局怎样,我们来看最后一部分,请同学们默读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你认为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
12、学生质疑
1.她死了,为什么说她到天堂里去了?(只有死,才能解脱,对于她来说人间就是地狱。)
2.为什么小女孩幸福地闭上眼睛?(美好的幻想,真正的死去,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幸福还可以加上双引号)
3.小女孩死了,为什么还带着微笑?(在美好的幻想和幸福中死去)
小结:小女孩死了,就是一种解脱,你们为她感到高兴吗?(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小女孩死了,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没有感到一点高兴,反而觉得心里酸酸的。作者这样以喜写悲,更让人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鸣不平。(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沙皇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丑恶。)
13、指名读句子,练习朗读。
(三)总结升华
1、引导同学们把课文中动情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自由读,指名读,分工读)
2、升华情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每一个读到她的读者无不为之动情,甚至恨不得帮她解脱出来,融入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她会多幸福啊!如果小女孩真正地来到了你们的集体里,你们会对她说什么?把你想说的写下来互相交流一下。
(四)布置作业
推荐书目《安徒生童话全集》
火柴人的末日怎么画 篇7
卖火柴的那位小女孩叫艾米,她在最后一丝清明间,忽然闻到一股烧鸡的味道,居然摆脱了死神的召唤,嘴里还嘟囔着:“唔,好香啊,上帝啊,请让我吃饱了再死吧?”说着,她“嗷呜”一口咬下鸡大腿。接着,她又想:“呃,剩一条腿,有点不对称,不如,把另一条腿也吃了吧!”就在多次的自我安慰中,一只烧鸡被艾米狼吞虎咽地吃掉了。
吃完,只见一位凶神恶煞的妇人走来大叫:“烧鸡呢?我的烧鸡呢!?”凶妇人忽然发现艾米满手是油,边上还有肉骨头,立刻明白了:就是这个小女孩偷吃了自己的烧鸡,而且还是一整头!艾米吓得拔腿就跑,她忽然看见一个暖炉,便双手合十地祈祷:“暖炉呀暖炉,让我进你的肚子里躲一躲吧?”暖炉同意了,打开了炉门。
躲开凶妇人后,艾米发现暖炉上放着一盘新烤的小麦面包,抓起三个就跑。可能有人要问了:“什么,三个,怎么拿?”很简单,左手一个,右手一个,嘴里还叼着一个。
跑呀跑呀,艾米居然穿越到春天,不知怎么的,她一不小心丢进小溪,随波逐流地被冲了几天几夜,直到被冲进大海里,面包还没浸湿,仍旧完好无损。她有点害怕,连忙“悬包求助”:“谁来救救我,谁来救救我哇?悬赏一个面包!”
海豚和许多小鱼都赶来了,最后艾米选定了海豚,付了两个面包,她便舒舒服服地坐上“海豚号列车”,带着剩下的一个面包回到岸上。不过,这里的岸上有点奇怪?妈妈咪呀!这里是土著人的原始家园?!艾米愣住了,没等她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两个长相怪异的土著人已经把她抓走了。
这时,土著人首领正在发脾气,他早就吃腻了野味肉食,正在大骂厨师和手下,一个个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垂头丧气。艾米见状说:“我给你们一种好吃的东西,你们给我五车圆扣子,怎么样?”原来,这里的人们钉衣服用的是金币。于是,土著人毫不犹豫地完成了这笔“面包换金币”的交易。
艾米带着十二名土著人和五车金币,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家乡,凶妇人立刻围拢过来,唯唯诺诺地说:“欢迎您,尊贵的艾米小姐!”
就在艾米一头雾水间,一名皇宫卫士来到艾米身旁,上前深施一礼,道明原委:原来,国王招募了很多勇士,想和土著人结盟,可是因那土著老大脾气暴躁,勇士们都丧了性命。想不到,这个弱不禁风的艾米居然成功了。国王立刻召见这位了不起的小女孩,对其论功行赏,收她为义女。
卖火柴的小女孩,摇身一变成了“艾米公主”。童话里的她又走向另一个童话世界,只是这一回,她还成了第一位把面包的制作工艺,传给土著人的小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