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够了,是时候远离那些“社交”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够了,是时候远离那些“社交”

文/碗子子

今天中午让我在愤怒中找到了灵感,甚至有写一篇鸡汤文的冲动。

中午,社团要拍集体照,通知12:00,有人12:10才来就不说了,关键是先拍各部门的照片,有的部门要摆半天造型,还要摆好几个,下面一群人尴尬地等着。

这一拍,就耗到了12:50。平时这会儿早就躺在床上午休了。

不由得反思,当初为什么要加入这个社团?

初入大学,新奇,激动,热血沸腾,报了很多社团,感觉又要认识很多很多新朋友了。

初期的热情散去,关系最好的除了朝夕相处的室友,就是志同道合的伙伴。

所以,我们到底浪费了多少时间去完成毫无疑义的社交?

很多人的手机可能接不到父母的电话,但是朋友的消息一定是秒回。

关键问题是,有那么多朋友吗?

我曾经认识一个喜欢交朋友的男生,我曾一度羡慕他到处能打招呼,仿佛整座学校都是他的朋友。直到有一次同学生日,在KTV唱歌,他突然从角落里冒出来,挨个给我们敬了酒,然后唱了一首歌,一脸地抱歉地说还有事情先走了。

他走后,同学疑惑地问我们:“你们谁叫的他?”

大家面面相觑,都在摇头。

从那天起,我再没羡慕过他。他把大家都当成朋友,以自己朋友多为炫耀的资本。然而,没几个人把他当朋友。

友情需要维护,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如果遍地撒网,注定是没有和任何人交心的。

后来,我看到他和一个美女打招呼,他忍不住在人群中有些骄傲地抬起了头。而那个美女,路过我身边时,正和身旁的闺蜜说道:“刚才那人是谁啊?”

“好像是某社团的吧。”

“他叫什么?”

再说一个例子吧,我男朋友。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常常独来独往。

大家都有一个恶习,每当看到一个人吃饭,总会施以同情的目光。

我曾经无比地同情过他。然而有一次,他和人发生了很重矛盾,他的朋友居然从大老远坐火车来陪他。

要不是他有着21年直男史,我会以为他俩是好基友。

后来,我们在一起之后,我见过他朋友,胜似。。。基友。

有一种友谊是经过洗礼和沉淀的,现在打打游戏,聊聊天,说几句话就称兄道弟,死党闺蜜的。

有共同的美好回忆吗?一起喝下午茶自拍的不算。

有一起吃过苦吗?

朋友圈里躺着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僵尸朋友,除了占内存,几乎没有别的用处了。

“我吃我的饭,你们同情什么?”我男票质问我。

我们总是站在制高点俯瞰别人,殊不知值得同情的是我们。

价值观上的合拍才是真正的朋友。

考研的和沉迷游戏的不会是一路人。忙着找工作和无所事事的人注定陌路。

Loser喜欢抱团,曾经天真的我们看着他们的灯红酒绿,以为那就是友谊,那就是社交,而那只是让我们沉沦的空虚。

之前一个教我做PPT的学姐,讲起之前她们一个寝室都翘课,就她坚持上课。最后就形同陌路。

“听见过一些风言风语。”

“然而,我现在已经准备去一家公司实习了,她们四级还没过。”

这就是差距。

到了一定年龄,请放弃做一个跟风的人,建立心里的是非观。明知道他们傻,还跟着他们混,才是最傻的那个。

关于人脉。

有人说大学跟各种各样的人做朋友,是为了拓展各个领域的人脉。

Excause me?人脉?先想好我们是否有能力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人脉。

这是个被谈烂了的话题。

总而言之,自己优秀的话,总会吸引优秀的人,人脉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而我们去高攀那些强者,只会成为累赘。

我见过最霉的一个同学,一直粘着一个编程很厉害的学长,每天给他端茶送水的,是那种很贵的果汁。我们都舍不得天天喝的。

学长表示十分感动了,然后出国深造去了。

然后没有然后了。

人脉呢?

在访谈节目里,主持人总和嘉宾聊得火热,电视机前的你纳闷:“这俩人这么聊得来?”

他们各自在自己领域中是杰出的人才,自然有很多话题可以分享。

特别聊得来的,自然就成朋友了,水到渠成,毫不费劲。

现在,别谈人脉,先谈本事

有人说:一个人走在路上,总会惊慌,总会孤独。

我相信哥白尼是孤独的,因为没人信服他的理论。

我相信达尔文是孤独的,因为他被众人认为是疯子。

孤独的总是有才华,有能力的人,高处不胜寒。我们这些人谈孤独,还太浅,太平庸。

如果非要说孤独,那多半是空虚。

当一个人很闲的时候,总会觉得孤独。然而当我们忙起来的时候,如果有人打扰我们,我们反而会觉得腻烦。

所以不要一边闲的慌,一边说自己是孤独患者。

好了,我决定退出这个社团,远离这帮没有效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