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有多重要?它根本改变不了多少人生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这是一篇胡言乱语。不喜勿喷,还做朋。

16年高考已经结束几天了,又有不少孩子逃脱了一点睡六点起的噩梦,开始拥抱一点睡十点起的天堂。

前些日子关于高考招生指标的变动让这届高考格外引人注目,谁知道某个省份的成绩好坏会多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政策的未来走向。但说到底,绝大多数人追求高考制度的公平,是希望能够通过政策调整给孩子一个平等竞争人生的机会,因为没有人可以改变出身,也不是所有父母都有余力为孩子打拼出一个光明前程的天梯。

做为高考地域歧视的获利者,在这场争论中一直处于很尴尬的位置。一方面,长大在素质教育红旗下的北京,我从初中教育就开始享受着全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而另一方面很打脸的是,在比全校平均分低20分的情况下,我也能考进一所还不错的985,而在很多人口大省,只有全校前百分之几的人才有机会进入重点高校。

在朋友圈撕逼大战正盛的时候,不难看到同在异地方读书的高中、初中和大学同学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解释北京高考并不“不公平”,但在教育资源较差地区的人看来,这种辩解无异于不过大脑的盲目洗地。

或许在全国统一高考,各地完全按照人口比例划分招生名额之前,这场争论会一直继续下去。只是到那时候,真的很不确定还有多少北京上海的孩子会留在国内高考,毕竟出国读书,也就是一套房子的事儿。

感觉在高考这件事情上,重要性在随着家庭条件和生存环境递减。在我国家领导人亲戚、土豪高官亲戚遍地的初中,真正选择高考并在国内读大学的人寥寥无几。

翻墙上下facebook,能看到小宁和小然今天在塞纳河畔牵手看落日,明天在艾弗尔铁塔下面来张自拍,配着“love you forever”的文字,点赞数上百,评论的清一色是外国人。

小宁的是文化部某高官的外甥女,小然的父亲有强大的军方背景。这对在传统定义中属于“官二代”和“军二代”的情侣,事实上也同样具备往往不属于有钱人的属性:学霸。小宁在初中和高中时就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0,小然虽然是篮球特长生,但是也成功在体育测试和文化课考试中达标,并且申请到了很好的大学。

像他们一样的人在身边有太多太多,和挤破脑袋要上的独木桥不同,他们完全没有走这个独木桥的必要。本身优秀,家庭背景是锦上添花,因而在广大国内学生被四六级困顿的20岁的人生里,他们能够早早的接触摩根士丹利的运作模式,去联合国的城市活动上做志愿者,和500强总部的高级经理做朋友,在FB上组织建立自己的援非行动......

并不是所有富二代和土豪的人生里都只有香奈儿兰博基尼和爱马仕啊。这些努力而上进的有钱人才是最可怕的。

我的朋友小江可以选择在加拿大修读艺术史和文学,她从来没有担心过工作,她说她回国之后想引进国外的艺术品拍卖模式,完善一下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之前一起上课外班的小马在普渡大学读电影,现在在硅谷一家很小的视频公司实习,她也想回国,她想在中国拍出和BBC一样水平的纪录片。

坦白讲,听到他们的梦想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人生肤浅很多。感觉我的这些朋友们真正做到了初中黑板墙上写的那句“做杰出的中国人”,而我和我的另外一些朋友们还在为能够让我的孩子有他们一样的成长环境和选择权利而努力。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没事儿多翻墙看看facebook,看看那些曾经和自己在一个教室里嬉笑玩闹了三年的另一群人,才会感受到人生的差距有多大。讲真,你在985我在211,你在211我在普通大学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来自阶层的差距面前,是杯水车薪。

高考教改是社会追求公平看起来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但也是催生阶级断层的因素之一。到今年高考时,和我同等家庭调条件和背景的学弟学妹们已经甚少有参加国内高考者,大部分都选择前往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读书。“同样的水平可以在国外接受更公开公平更具创新性的大学教育,差的无非就是几百万”成为了这些孩子家长在聊起天时普遍持有的观点。

北京的高考生逐年递减,top10%中的那群学生用逃避,不走高考的方式来应对未来随时可能发生的教改,曾经异常火爆的公立幼儿园的诱惑力开始越来越不如主张双语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送你出国的私立学校,生在中国,却如同长在西方。

或许逃离是不愿意改变成长模式,不愿意面对应试教育的家庭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当逃离结束后,国内的一类高校说不定也会有空更多的调整空间去接纳来自非京地区、非沪地区的学生,让国内大学教育公平起来。

大学教育的公平并不是人生的公平。在之后的人生里,来自上层家庭的孩子很轻松找到国企乃至政府机关含金量很高的实习,可以毫无负担的去完成各种交流项目和异国志愿者活动,在找工作时不必为户口担心,国外留学的经历大量的贴金,而可怕的是,他们在能力上同样优秀。

当第一代人通过高考挤破头从小城镇来到大城市,第二代人开始作为大城市本土居民享受政策福利成长(如果那时候还有),并在父辈家庭财富积累下获得出国读书或者生活的机会时,才有可能达到的,和自己同代人现在的人生模式。那是至少40年之后的事情,而40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没人知道。

高考很重要,可它根本改变不了多少人生。或者说,它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但到了某个程度的时候,遏制住人的就不在是自身的业务或者能力水平了。

不过讲真,那些top1%的人拥有的人生,却是推动我每天不停工作和学习的一大碗鸡血。谁活着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和改变世界呢。就算要做个废柴,也希望高阶一点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