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想发布出来,今天我就说说同性的问题。
一、什么是同性恋
简单一点就是男生对男生,女生对女生有好感这样的被称为同性恋,也被叫做‘gay’。这一点,恐怕是在大多数人眼中深根蒂固的,其中最极端的例子可以用知乎上的一个问题来展现看起来很普通的同性恋者是否可以改变性取向? - 同性恋父母 不仅是文中的这对父母,对于年长一辈的人的心中,或许他们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同性恋“这一个词,我没有问过这一辈人对于同性恋的看法,但我自己能够想到当他们的儿女当他们第一次提起这个问题时,他们往往都不能接受,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同性恋,是病态,是一种病。
这也就是我们国家对同性恋的形式,只要你不违反国家法律是不会管的,但是在中国不会承认同性恋结婚的法律化。
中国在2001年,才将同性恋和双性恋从《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的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而政府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始终是一种“你不到处宣传,我就不管”。
回到刚才的话题中,传统思想的在老一辈人的心中无法改变,许多无奈的同性恋者为了家人而选择骗婚这样在答主看来无耻的形式。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性恋者不再为出柜感到压力,形婚还会存在么?
二、人本能的排斥
答主从前的同桌在跟我聊到这个话题时毫不忌讳的对我说:”恶心,我觉得两个大男人一起挺恶心的。对于这个观点,我认为这只是人的一种本能的排斥。他们或许不排斥,但是绝对不认同。大多数人都会向你表示尊重,但总的来说,他们的态度也仅仅是不认可也不排斥。
三、极端偏见人士的存在
1.同性恋根本就是违反正常的偷伦理的,是不应该提倡!
2.在科技没有发展到人类同性繁衍的水平前,鼓吹同性恋属于反人类。
3.同性恋违背进化论
以上是一些所谓的“正人君子”对同性恋的看法,就得怎么怎么就是违反道德。对于这种人我只想说不要用你所谓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你所谓的道德。
曾经看到过一则耐人寻味的话:曾经由男人来决定女人该不该受教育,白人决定黑人能不能活下去,后来我们都认为这是荒诞的,如今我们却又让异性恋来决定同性恋能不能相爱。曾经,女人说自己想要接受教育,但男人说,不行,这是传统,这是反传统的。曾经,黑人说他们想要平等的权利,但白人说,不行,这是反伦理的。
那么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让一群极端偏见主义人士来公然评判我们自己呢?极端人士眼中的反人类反道德反伦理,就像是曾经的男人和白人的思想。无知、激进、带有偏见以及浓浓的个人色彩。我的化学老师曾经用“你的取向是不是有问题”的方式来询问班上另一位同学。对于这些问题,政府需要不再回避这些“敏感”内容,更加积极的正视同性恋的存在,而不是引导社会舆论的广泛而无意义的讨论。只有让他们真正的知道“同性恋不是病”“同性恋也是正常人”,只有等到那一天,或许这些极端人士才会消失。
四、同性恋群体自身【重点】
在微博中,我看到了许多评论都是这么说的:”我不排斥同性恋,但我对骗婚的行为感到恶心。“不得不说,骗婚现象在同志群体尤其是大叔级别的中普遍存在。他们认为自己因为家庭、工作的原因选择了骗婚。答主自己也是非常厌恶并且绝对反对这样的行为的。无论社会给了你多大的压力,你选择了一个女生,你就违背了自己的原则。或许你维持了和父母的关系,却毁了一个女孩。人和父母的关系不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关系是可以用爱来和解的。
现实中,有些同志只是内心单纯的害怕,但或许,他们的父母,可能会理解。据不完全的调查,中国社会上可能存在着超过千万的“同妻”。虽然同性恋群体面对着答主在第一条提到的来自传统思想的束缚,但是,骗婚才是反道德、反人类的行为。骗婚群体大多存在于大叔群体的原因也包括上世纪中国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另眼相看,他们现在大多已经结婚生子,而”同妻“们却被蒙在鼓里。除了骗婚,形婚这一形式在中国也普遍存在。答主认为,形婚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骗婚性质的形婚,另一种是通过寻找异性同性恋者在形式上形成一种法律层面上的婚姻关系。对于因为迫不得已的社会压力所限的特定人群,我认为后者或许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式。
另外关于同性恋群体的点就是滥交。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人持有”同性性交会得艾滋“”同性恋会得艾滋病“的观点。首先,教育单位在这上面负有很多责任。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高校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 以男同性传播为主。如今的中学生中,性知识都是通过私下相互或者通过网络了解的,而关于同性性知识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与异性之间不同,同性之间的性行为大多都是无偿的。
说在最后的话
既然上天选择了你的取向,你就应该试着去接受他。
在这里我只表示爱情是无界限的我不反对同性,但是我反对同性之间的恶意传播,以报复心理去伤害更多的人。
在同性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就像任重而道远这是每一位同性恋需要面对的问题,你们只需要做自己,对得起自己,道德就够了。无论以后的路怎么样,都不要忘记了你的背后还有一对爱你的父母,照顾好他们。
以上文章是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文章中有得罪之处请指出,我会改正的,希望读者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