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者》依然是消费王小帅的情怀,许多人这么说。
30多年前,老邓和老赵是唯二符合返回北京原籍的人选。名额只有一个。为了回北京,老邓疯狂地往北京寄老赵的黑材料。老邓一家因此回到家乡。这是故事的起点。
2013年的夏天,老赵唯一的孙子小赵来到北京,像复仇的王子,故事就从这儿开始。
老年丧夫的老邓平静地应付着家庭矛盾,直到家中不时响起的沉默来电,打破琐碎的宁静。
屡次“碰巧”遇见的陌生少年和小区里发生的谋杀悬案,让老邓串联起一生中后悔的事。人生的旅程像短路一般闪出火花,贵阳远郊,三线往事浮现眼前。为了寻找答案,也为了当年的遗憾,她踏上了去贵阳的旅程……
当她在老赵家看见那个陌生少年的时候,一切也就明明白白——复仇者小赵,终究动下恻隐之心,没有痛下杀机。
影片的最后,老邓在斑驳的梧桐树影里,一路小跑。她不再年轻,只想救赎过去的罪,却不小心再一次害了老赵家……
老邓向老赵的遗孀旭芳报信——“你孙子在外边闯祸了,让他快跑,警车来了”。老邓气来不及喘,警察已赶到家门口。小赵如离弦的箭,冲上老旧的苏式宿舍顶楼,一步跳上推窗,身子全露在外面。没有玻璃的窗框外、小赵的的身体后面,是望不到边的远方,蓝天;小赵身前,是深蓝色的警察。这成为他最后的青春期梦魇:穿着深蓝制服警察没来得及开口,窗户一松,小赵连同窗户一起坠落,几秒钟后一声闷响。青春和生命戛然而止。画面切换,老邓瘫坐在地上,泪水止不住地流。
几乎没人还住在这个山区里的老三线工厂,小赵怕是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他们是上个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四百万知识分子和技术骨干支援三线的最后影像。他们衍生出的数千万后代,像导演王小帅一样,早已走出崇山峻岭。但是小赵,死在自家门前,仿若前世宿命。
而宿命来自一个国家的巨大乱伦,三线工程在30多年前悄然结束。今天,宣传机器、历史课本几乎不再提及的宏大工程,曾是这个国家的超级战略。湮没于历史烟尘中的厂房、机床、苏联歌曲、幼儿园、公共厕所、406信箱……被淡然抹去,这也意味着数百万人的青春和荣誉感,建立在虚无之上。历史的车轮碾压,他们的热血连印迹都未留下。
1966年夏天,王小帅出生两个多月后便随父母从上海去往贵阳,之后在贵阳生活了13年。《青红》《我11》,加上今天的《闯入者》,构成了他荧幕之上的三线情怀。我和同事小赵为王小帅的情怀买了一单。他几天前,抱怨新片排片量少、票房低而抱怨。其实真没有《赤道》、甚至没有《左耳》好看。但仍有上百万人愿意为一个人的情怀买单,还是挺好的。
其实说到底,人生可以比作一个炮仗,有的人在喜宴上放,有的人在丧礼上放。三线人的人生则像一串鞭炮,在山谷里燃放了,没有人听见。只是王小帅想让人听见。
三线往事犹如迷梦,如果你对上个世纪的集体主义充满想象,不妨去攀枝花、河南鲁山、重庆南山区、贵州三线博物馆转转。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因争议未提及的工程,我们也闹不清它是国家的瑰宝,还是历史的奇葩。总之,像长城和京杭运河一般,那么大,有的还没拆。
历史只要有一粒灰尘降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老邓在贵阳找回了年轻时的声音,却到底没有完成对老赵一家的救赎。
《闯入者》:就是去为情怀买一单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