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它是一本儿童读物,却惊动了全世界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在20世纪,世界儿童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事,自传体小说《窗边的小豆豆》在日本问世。

这本书在题材上定义为儿童文学。但实际上,当我们通透地读完整本小说,我们会由衷地感叹,这明明也是一本成人读物。

书中流露着许多日本教育的精华,70年前日本的教育理念,今天看起来仍然震撼人心,值得借鉴。

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后,不但在日本,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止2001年,日本累计销量938w,成为日本有史以来图书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英文版仅在日本国内就销售超过70万册,至今无可超越。《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如此之大的“荣誉“,至今无第二人。

这是每一位关注教育、寻求更美好生活的人必看的一本书。

正如著名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所说:“如果把《窗边的小豆豆》作为一面镜子,就会发现我们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遇到所有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会发现我们成人自身的问题。

(《窗边的小豆豆》书中小豆豆插画)

书中的主人翁小豆豆曾在大众眼中是一个毫无纪律、调皮淘气、难以管理的小女孩,多次被原来学校的老师认定为“问题学生”(用现在的话说,小豆豆是一个多动症,或者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并建议其退学。

无奈之下,忧心忡忡地妈妈只能为小豆豆办理退学,并转学到了一家不起眼,只有50人的微型小学——巴学园。没想到,在巴学园的经历竟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故事是真实的故事,没有经过任何编制,甚至都没有进行基本的构思,和为了满足文学作品的虚构遐想,它就是巴学园生活本来的样子。

(巴学园珍贵的照片)

其实,与其说《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文学作品,不如说是对一种成功教育方法的实例展示。

小豆豆的原型是本书的作者黑彻柳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自工作以来,获奖无数。

1961年,第一次获放送作家协会女演员奖;

1976年,当选“主妇心中的电视人物”No.1;

1977年,第九届电视大奖优秀个人奖;

1978年,SWART(日本妇人放送恳谈会)大奖;获平成三年外务大臣奖;

1997年,获第38届每日艺术奖;获第4届读卖演剧大奖;出任新星日本交响乐团理事。

还有更多……

2015年5月,由她担任主持的节目《彻子的房间》突破了1000期,创造了单人主持最长寿节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ladygaga做客《彻子的房间》) (威尔史密斯做客《彻子的房间》)

可以说,如今的黑彻柳子在日本的艺能界是殿堂级神话般的人物。

除此之外,1984年,联合国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此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使她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毫无疑问,黑彻柳子是一位出色的女性。

然而,她的出色,跟巴学园的教育不无关系。

成年后的黑彻柳子经常想起巴学园、小林宗作校长对她的影响,在某一天晚上就总在想这些,然后半夜她从床上跑下来。

她忽然想起要写一本关于巴学园,关于小林校长的书,于是在那个夜晚奋笔疾书,写了满满几页,并写成了《窗边的小豆豆》的第一章《第一次来车站》。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门,它是由两株矮树组成的,树上还长着绿油油的叶子,用小豆豆的话就是“从地上长出来的校门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室,它们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是小豆豆的电车教室。

(巴学园的教室)

除了小豆豆已成为日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电视人和作家,小豆豆的同学们也无一例外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造福社会。

有的成为世界卓越的物理学家、有的成为大学老师、有的成为医生、有的创立自己的艺术设计公司。

即使是只上过小学的大荣君,连中学都没读完,也并没有自轻自贱,反而独自研究、探索,最终成为了日本屈指可数的东洋兰鉴定专家之一。

总之,巴学园的孩子们几乎都长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包括那些曾经大众眼中的问题儿童和不被看好的残疾儿童。

(《窗边的小豆豆》插画)

由此可见,巴学园是成功的教育基地。自巴学园流传以来,多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这所梦想中的学校,当然孩子的心情比家长们更急切。

可惜巴学园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已经不复存在,即便是其他地区和国家想要学习和模仿,也只能通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略窥一二。

那么,巴学园的教育宗旨究竟是什么?它如何做到既能让孩子们有一个充满快乐的童年,又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的?

(巴学园珍贵的照片)

说起巴学园的教育,不得不提到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一位在世界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他第一次把韵律学引入到儿童教学中来,并道出韵律教育的好处:“韵律使身体和心灵都能理解节奏,帮助精神和肉体达到和谐,从而唤醒人的想象力,促进人的创造力。

他认为,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

孩子们上课没有固定的座位,每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

也没有固定的课表,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的课和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下面就开始上课了,从你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

小林宗作注重实践,请来真正的农民,在田地里教孩子们庄稼知识,并让孩子们亲自去摸索、实践如何种庄稼。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使孩子的认知更全面。

如此值得细细品味和研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书中还有很多。

除了小林宗作校长,还有一位大人对于小豆豆的成长功不可没,那就是小豆豆的妈妈。

妈妈是孩子的起跑线,妈妈的思想及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起点。如果没有小豆豆的妈妈果断的放弃传统教育,将女儿转到巴学园让其自由发展,或许就没有小豆豆之后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加上妈妈在小豆豆面前永远都是一副平静安和的模样。

比如,小豆豆是个捣蛋鬼,她喜欢钻篱笆,衣服常被篱笆割得一缕缕的。有次把妈妈最喜欢的小裙子也割破了,小豆豆害怕妈妈伤心,谎称有小朋友用刀子在背后割破她的裙子。如此不着边际的谎言,妈妈一听即破,但她在小豆豆面前只是一笑而过。

在小豆豆被老师告状说其不遵守学校纪律,妈妈只是烦恼转学的事情,丝毫没有责备小豆豆,也没有要求她改变原有的个性来适应当前的学校环境。反而怕小豆豆因被退学自信心受挫,多年隐瞒这个秘密。小豆豆直至20岁才得知自己小学曾被退学。

最难得的教育,就是母亲从不比较、不评价、从不着急、不催促,从不试图改造孩子,寄希望于孩子。

(黑彻柳子的父母)

有家长看完《窗边的小豆豆》之后,发问现实社会中真的会有《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吗?

其实,没有哪所学校可以孤立存在于体制之外,所以不用去找也不必纠结。

正如微博知名教育博主王人平老师所说:

真正意义上的巴学园不是一所学校,不局限于某种形式,而是父母的信念、价值观、人文素养,是孩子一种自由、健康、乐观、有尊严的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每个家庭都可以是孩子的巴学园。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版权归属本号,未经授权不可授权,违者必究。

参考资料: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

黑彻柳子、小林宗作的真实的人生经历

关于日本二战时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