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19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宗师

       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是什么?书!卡夫卡说的。

 卡夫卡,中文系毕业的人没读过他的作品,至少是知道这个名字的,捷克人,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孤独、压抑、绝望,《变形记》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与他作品给人感觉不同的是,“所谓书,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这句话可是励志多了,浅显点可理解为:鼓励大众到书籍里去寻找自己的灵魂。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犹太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从在书上涂抹蜂蜜开始,从而让孩子们自小就爱上阅读。卡夫卡估计也是从小就在这样的“蜜罐”里长大的,所以他把书比作成斧头,他那冰封的内心应该常被这把斧头砍中,劈开,冰封的心打开了,才有那些文字能流淌于笔端,表现主义的大师才得以产生。

书如烛

      书如斧,砍开你那冰封的内心;书亦如烛,照亮你孤寂的灵魂。

      曾经处于情感低谷期的我,深深地跌入过陈染的忧郁里;毕淑敏的散文给过我生的力量,就是因为她那篇在17岁时悬崖边产生过轻生念头的文章,让我知道人都会有处于困境的时候,就看你有没有走出困境的毅力和决心;龙应台则是我心目中的女中豪杰,她的文可以如刀剑,也可以浓情阵阵,《孩子你慢慢来》、《目送》都能让你的心片刻融化;舒婷早已不朦胧了,尽管《致橡树》是她的代表作,但那许多关于鼓浪屿、关于她的生活的散文,更能给人以人间烟火的味道。

     以上列举的都是女性作家,那么在男性作家里,有以下几位印象深刻的:二月河从康熙写到乾隆的帝王系列,霸气十足,在长篇小说里,这是我这几年里读的最过瘾的一套书,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情节的编织上,都很有小说味;林清玄的散文既能让人入世又能让人出世,让我这个不信佛的人也沾了点禅味,带我走出了近两年丢失自己的困境;蒋勋的《蒋勋细说红楼梦》又再次被提到,因为他对文本的解读方法确实独特、细致,他的一些解读不但激发了我的联想,还让我学习到了原来对于一部作品的解读方法可以如此生动,并且我在读其他人的作品很自然的就受到了蒋勋老师那种方法的影响,这样你更能走进作品,走进自己的心。

微笑着去砍,那也会有力量

     如果说书真是把斧头的话,那么那些契合你的心境的文字就是一块块磁性十足的斧子,它们会在你需要的时候与你的内心相吸,恰到好处的砍开你冰封的内心,让你发现更好的自己,更有力量地去面对世事!

    静心去阅读吧,哪怕是微笑着砍向内心,那也是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