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住在山村,东西两边都是山,中间有一道沟,于是就有了村名,铁山沟。山中间的这条沟就是一条小河。夏天雨水多,两边山上小沟里的水顺山而下,汇聚到沟里,就成了河。
水源
北方的山村,这条河就是唯一的水源。
爷爷家就住在河边,东边有一眼泉,是村里主要的水源地。说是泉其实并不准确,其实只是在河岸边上的一口水坑,周边的泥土和石块起到了过滤的作用。附近的居民都是从这口泉里面取水做饭的。因为是河岸边上的“水池”,所以水大的时候就被淹了,而河水干涸的时候,泉也就消失了。
泉的东边是也层层薄薄的页岩,在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皂角树。夏天的时候,浓密的树叶遮盖着这口泉,加上顺河而来的凉风,这里就成了一个避暑胜地。挑水的人都会在树荫下坐会,享受片刻的清凉。
听长辈讲皂角树可以用来洗衣服,但是我对皂角树印象最深的是皂角刺,一开始是绿色的,后来就变成了褐色,这时候是刺最硬的时候,经常会拿这样的刺作为武器,与小伙伴们开战。
全村唯一的水井就在河边上。在没有通自来水之前,尤其是干旱季节,这口井就成了唯一的水源。周围几十户喝水都靠它了。小时候跟着父母去跳水,装着胆子伸头往下看。雨季的时候水面很浅,两米的绳子就够了,旱季的时候就不行了,需要很长的绳子才能够到水面。
水井是什么时候打的,我也不知道。但周边的青石条都已经光滑锃亮。井壁都是青苔,一直保持墨绿色。后来通了自来水,这口井才逐渐失宠,但它仍然会在干旱时节提供宝贵的水,灌溉附近的菜田。
洗澡
河流还是个天然洗澡堂,是我们这些男孩夏天最喜欢的游乐场,经常一洗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嘴唇发紫,手指发白才回家。
最小的时候,是在奶奶家下面的河段练习狗刨,这一段比较浅,离家最近,河底就是石板,水也很清澈,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游泳的地方。那时候没上学,光着屁股从家里跑出来,跳到河里与小伙伴玩耍,玩够来就再光着屁股跑回家。
再大一点就不能光屁股了,游泳的场地也换到了上游的一个大池子。这里水面更大,但也不过两三间房子的大小。水深半米左右,周围三面是高出的石壁。这里是公共的澡堂子,每次都会有很多人,尤其是孩子们的天堂。一开始去的时候,总是会担心周边石壁的黑洞里藏着什么怪物。后来去的多了,也就习惯了,即使是人少的时候,也不再担心那些黑洞。在这个池子中,游泳的技能及一步提升,胆量也更大,跟着打孩子们学着总一米多高的石壁上跳下水,很刺激。
再大一些的时候,又换了一个更大的池子,离村子更远,走过去要十几分钟。那个池子水比较深,大概一米左右,这个地方是整条河唯一的可以保持常年有水的地方,干旱时节成了灌溉的唯一水源。因为水深,可以潜水,探索水下的世界,可惜我游泳技能不强。来这里的都是年龄更大的孩子了,还有一些成年人。中学暑假的时候,这里是必去之地。
河最深的一段,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为造成的,因为那是一个采石场。没水的时节采石,家里很多人都在那里干过活,因为采石形成了一个大坑,最深处有大概有三四米深。这个地方我们也不常去,因为比较远。在这里可以做的最刺激的事情就是从同样是三四米高的石壁上跳水,跳下来刚好可以触及水底。然后再快速的游到水面换气。因为水深且水面宽广,我这种胆小且游泳水平不高的人只能在靠近边缘的地方游。一直到现在这里都还是夏季游泳的胜地,很多城里人都会开车过来玩。
桥
小河遇到雨水多的年份就会发大水,我们家门口的路都会被水冲出一道道沟。这个时候河水水位暴涨。原来上学过河都是踩着是都就过去了,这时候就不行了,石头都被冲走了,只能绕远路走河上唯一的一座桥。这个桥很坚固,也是唯一一座可以通车的桥梁。虽然水大的时候也漫到了前面上,但不会对它造成任何伤害。
老爸在做小队长的后期,不知从何处搞来了几根电线杆子,就把他们拉过来,加上石块水泥搭了河上的第二座桥梁。材料所限,桥梁并不宽,无法通车,仅能两人并排通过。但也解决了大水时期的过河问题,自行车、摩托车可以方便同行,可以少走不少路。
在河流的中端,也是村落的中间还有一个桥,简易且不完整,是我们上学校必经之路。那是一座石桥,四条大青石条横在青石块搭起的桥墩上,没用一点水泥石灰。那几条大青石条实际上就是我们家族祖上的墓碑,大概是破四旧的时候被打倒了搬到这里做了桥面。
上学路过的时候因为好奇,经常会跳下去,从下面看石碑上刻的文字。因为有两块被族人抬走了重新安放在祖坟上,所以桥缺了一段,水大的时候就不能走。再后来剩下的四条大青石条也被族人陆续请回了陵园,重新竖立起来,而这座桥就变成一个水泥石块搭建的高桥了。
小的时候,河底都是石板,没有一点淤泥,这要得益于一两年一次的大水的冲刷。直到有一年,不知何原因,水量很大,带来很多石块,没有完全冲下去,形成了一个河滩,堵住了大部分的水道。接着有人在河滩上种了几棵杨树,这些淤积的泥土和碎石就再也没有被水冲走了。
再后来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垃圾,因为没人引导,河道就成了垃圾倾倒场,于是现在经常会在河道里看到塑料袋,牛奶盒,矿泉水瓶之类的垃圾,让人很不舒服。最近几年听说村里配备了垃圾箱,希望河道环境能好一点。
河也就不再是我们儿时的那条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