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说心经(五)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文/太哥

心经里说,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先弄明白什么是苦集灭道,再说有和无的道理。苦集灭道,佛法的四圣谛。“谛”即“真理”。

“圣谛",就是释迦牟尼佛留下的真理。

我们都想弄明白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生灭变异规律。

佛祖当年证悟大道之时,发现了众生生死流转以及解脱之道的真理,并以此形成四圣谛来激发众生厌苦修道的决心。

第一条真理,就是苦谛。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

我们都有一种本能,就是固执地相信这个世界总有某些事情是快乐的,决不说一切都是痛苦的。其实,我们在色、受、想、行、识五阴烦恼之火的焚烧下,总感到内心里的郁塞、焦燥、苦闷,真的有口难言,有说不出的痛苦。

这是人人亲身感受,无法避免的苦恼。千人千般苦,个个不相同。那么,苦从何而来?苦,是我们感招的见惑和思惑诸多烦恼,集聚起来而形成的。

第二条真理,就是集谛。

我们在知见方面会产生见惑。佛法分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叫做五利使。

一、身见:因为有了身体,所以就有我见的生起,然后就会产生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的四种烦恼心,这叫做身见。

二、边见:因为有了我,所以就有断见或常见二种边见,断见认为我们人死后,魂归于地,什么都没有了,一灭永灭。常见,认为人死后,今生是做人,来生也会做人,生生世世都做人,永远不变。不管是断见还是常见,都会使我们做出种种恶业,故称边见。

三、邪见:反对因果,不相信佛法。

四、见取见:未证圣果,妄执已证。

五、戒禁取见:错误执著修此苦因。

这些五利使的功能,起惑力量大,造业受报速度最快。我们的见惑,就像利刃一样,带来的苦就太快太多了,多得没法说。

我们在思想方面存在着贪、嗔、痴、慢、疑这五钝使为主体的思想之惑。

一、贪心,我们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或者是财、色、名、食、睡五种可欲环境,生起的执著贪爱的妄想心,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我们。

二、嗔心,我们对违背了自己所贪爱的欲境,而生起的嗔恨心、愤恨恼火,无所不在地控制住我们。

三、痴心,我们痴迷无知,不懂事,不明理,事理不明白,是非不辨别,糊里糊涂,昏昏扰扰,做尽诸恶业,还不知自醒,还不以为非,常常一条道走到黑。

四、慢心,我们目空一切,眼下无人,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总觉得天下第一。

五、疑心,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妄生猜疑。对一切事物心怀疑虑,妄生烦恼,是非纷起,做诸恶业。

这些五钝使的思惑就像钝器伤人,虽然起惑力量弱,造业受报慢。但是久而久之,我们的迷惑大得就不知悔改甚至无法改变了!

这样的思惑还可以细分为三界九地八十一品,就不细说了。这样的三界九地八十一品的思惑烦恼。让我们依惑造业,随业受报,没完没了,这就是佛教所讲的如是因,如是果,因果轮回的规律,这就叫做集谛。

第三条真理,就是灭谛。

灭是寂灭,只要断除了见思烦恼之惑,灭除了分段生死之苦,证入不生不灭的有余依和无余依的涅盘乐果,这就叫做灭谛。

灭谛是灭除烦恼和生死之累,就是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

灭去贪嗔等烦恼和善恶诸业,就可以不再受三界中的生死,但还有现在残存的色身,名有余依涅盘;要灰身泯智,连现前的果报色身也抛弃了,便名无余依涅盘。

涅槃是人生理想归宿的最高境界、最终目的,也是佛教教人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凡是亲证真理、涅槃的人,就是世间最快乐的人。他不受任何状态所束缚,他不追悔过去,不冥索未来,只是扎扎实实地生活在现在里。

因此,能以最纯净的心情,欣赏与享受一切,不掺杂丝毫自我的成分,只有清净、温柔,充满博爱、慈悲、和善、同情、了解与宽容。

释迦牟尼佛指出人生苦恼的现象和原因之后,更清楚地说明这些现象可以消除,就是懂得灭谛之真理!

第四条真理,就是道谛。

我们必须找到人生理想的归宿,找到实现理想的归宿的方法和路径,就是第四条道谛。 道,就是道路、方法,道谛,就是解脱人生苦恼,必须修道的方法。

只从感官的享受去追寻快乐,这是低级、平庸、无益的凡夫之道;

只从各种自虐的苦行修习中寻求解脱,这是痛苦的、无价值的、无益的苦修之道。

佛自己曾尝试过这两种极端的修道方法,深知其无有实益,才由亲身的证验,发现了能够产生知见,导致宁静、内证、正觉、涅槃的中道之谛。

佛祖说法49年,以各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措辞,对不同的人宣说道的真谛。除八正道外,还有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合称为七科三十七道品。这里还没有修学,不能深刻领悟!

我们在苦集灭道的真理之路上,可以发现佛陀的循循善诱,他在临涅槃时还再三叮咛弟子们,对四谛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来问。

佛陀曾三度演说四谛的妙义,称为三转十二行相:

第一次为“示相转”,将四谛的内容定义加以解说,以便弟子了解,内容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次为“劝修转",劝诱弟子修持四谛法门,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内容为“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第三次为“自证转",佛陀告诉弟子,自己已经证得四谛,勉励弟子们只要勇猛精进,必能同样证悟四谛,内容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好了,说心经,说苦集灭道,说四圣谛,就是想弄明白人生的真相。弄明白真相,便于从而了悟人生。

我们会发现,既便是这样,证悟真理的人生也总归是无。

所以,心经里说,无苦集灭道!

那么,究竟该执著什么?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