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艺术文化古今谈落叶悲秋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落叶之时,秋到之日。落尽之时,秋起之末。

徐悲鸿,一个极富创造精神的伟大画家,中国现在美术的奠基者,先生足以凭此而被世人永远缅怀。

千古一画家,终有帝王命!

在此之前,我只认识廖静文女士,也一直以为,她与徐悲鸿先生是结发夫妻。现在看来,我错了。向蒋碧微女士,说一声:对不起。

有人说:搞艺术的人,人生都很浪漫,充满了传奇色彩。十八岁那年,蒋碧微和徐悲鸿私奔而去。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后来极富神奇色彩的人生。她把自己的一生都押在了自己那一次的举动上,押在了徐悲鸿身上。就人生理想而言,蒋碧微赢了。因为,她与徐悲鸿也有过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就生活现实而言,蒋碧微输了。因为,她与徐悲鸿并没有从开始走到结束。当然了,这只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也许,蒋碧微并不这样认为。作为后人,没有和她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按理说,我也没有资格在这里言谈一二的。但是,心里还是有些话想说。如果不说,心里不塌实。所以,只有冒犯了谈及诸位先人前辈。言语有什么不当得罪之处,还请原谅晚辈的无知。

徐辈鸿这家伙,很好色!这不是我说的,但是有人确实对徐悲鸿作过这样的评价。不过,我个人是不赞成这种说法的。徐悲鸿的职业,决定了他在感情方面的道路。作为一个画家,和写作者一样,需要创作的灵感。而这种灵感的来源,主要就是他的另一半生活伴侣。我想,就连蒋碧微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在她和徐悲鸿相处的前期,徐悲鸿为她画了很多张画像。直到后来,他们有了孩子,徐悲鸿的创造灵感和主题,也大都是以她和孩子们为主。最起码,家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后来,徐悲鸿和孙韵君的师生恋,我感觉很扯。我们都知道,搞文艺的,内心都十分孤独,他们渴望找到一位能够懂得自己的知己。就连徐悲鸿自己也坦言:我只是很欣赏那位女学生的才华而已。当然,也不可否认,其中也包含有男女之间的感情。可是,人都是有本性的。尤其是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历经多年好不容易找到了能够理解自己的一个人,当然会作出一些近乎疯狂的行为了。人嘛,都会遇到那种情况,我们要试着理解别人。世人误解了徐悲鸿与孙韵君,这一误,就误成了历史。其实,他们之间从来就没有逾越师生这道防线。

徐悲鸿对孙韵君和对廖静文的感情是不同的。因为,在遇到孙韵君时,徐悲鸿和蒋碧微之间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还有缓和的可能。而且,尽管当时徐悲鸿对孙韵君表现得有些“过火”,但是他还是很注意分寸的。到了廖静文时,情况则大不相同了。此时,徐悲鸿与蒋碧微的生活已经陷入了绝境。徐悲鸿的感情生活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还有徐悲鸿的成长经历,也影响了他的感情历程。由此看来,以后所发生的事情,就很是顺理成章了。

从蒋碧微的角度讲,徐悲鸿的确有负于她。而且,某些时候,徐悲鸿作的还很过分,连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作为一个女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把自己的一生都押在了丈夫身上的女人,对这样的丈夫感到失望甚至是绝望都是可以理解的。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徐悲鸿在蒋碧微父亲葬礼上的表现。从哪一方面来说,这都是徐悲鸿的不对!徐悲鸿作为画坛的一代宗师,他的地位任谁都否认不了。但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也同样是英雄。可以说,如此丰富曲折的感情经历,是成就徐悲鸿的重要因素。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徐悲鸿虽然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感情生活上,总觉得他有点愧对佳人。一生风流,误了韵君,负了碧微,抛了静文。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说徐悲鸿人品不好,这和人品无关,和轮回有关。

话虽如此,但,在她们三位佳人的心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选择了徐悲鸿而后悔过。这才是传说,真正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

在这个不算太凉的秋天,看着满地飘落的枝叶,想起了已经逝去的大师和那些默默为其付出的女子们,但愿他们已经故去的亡灵,在九泉之下,能够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