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该丢失的礼仪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前两天高中同学群里,有个同学发了一段小视频,是他们村里坐席(有人家里办喜事,请客吃酒席我们叫坐席),一桌10个妇女,上了一盘子鸡腿,十双筷子立刻抢上,一番大战,盘子空了。

看得我目瞪口呆。

回忆一下,这种在村里坐席的事情,我已经有大概30年没有经历过了。在小时候的记忆里,坐席的话,都是老人先动筷子,辈分小的才能动。而且,那个时候父母会教孩子:不要在盘子里乱翻,只能夹盘子靠近自己那边的菜。离得远的菜也不会教你站起来夹,就等着哪个大人帮你夹一筷子吃了。

那时候物质生活匮乏,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但人人似乎都懂得礼仪,懂得谦让,懂得要脸面。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起来,那些本来有的礼仪却都丢了。常听母亲说,谁家办酒席,那些老年妇女都带着塑料袋去,鸡腿什么的上来,人家还没吃,就被他们夹走装袋子,带回去给孙子孙女吃。搞得现在吃酒席跟打仗似的,有时候还会因为这点事情吵架。真是让人很无语。

以前讲究“人穷不能志短”,现在人是不穷了,反而短了志气。大概这也跟计划生育政策有关吧?以前孩子多,家里不会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礼仪那是必须教的,不能让孩子出去丢了大人的脸面。现在孩子少了,都成了小祖宗,要星星不给月亮的,更别提这吃的了,有好吃的都是孩子第一个吃,剩下了才轮到其他人。上了饭桌,这样长大的孩子自然是随意挑选了,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单位曾经有几次年终聚餐,菜上来,看那第一个下筷子大概都是80后,平时看着斯斯文文的小姑娘,挑起菜来毫不客气。倒是我们这些60后70后似乎放不开,菜到了自己这边才夹上两筷子,更像是客人。

我们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小孩是不允许上桌的。现在相反,孩子是必须上桌的,还得特意给孩子点他爱吃的菜,菜上来,客人也都宽容,先可着孩子吃。这种现象大家似乎也都司空见惯了,认为很正常。这样养大的孩子恐怕眼里只有自己了吧?

以前听母亲讲过,姥爷在的时候,表哥表姐们饭桌上经常被姥爷用筷子敲手,教他们吃饭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现在爷爷辈的大概没有这样教孙子的了,爷爷只要孙子高兴,自己做孙子大概都是乐意的。

以前民风淳朴,现在人情淡薄,老人都把这个怪到市场经济头上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以前的人讲究忠孝节义,现在呢,以成败论英雄,笑贫不笑娼在真实的发生。教育也是一样,品德教育只是走形式,只是一门课程而已,一切以成绩说话。言传身教有时候走向了反面,很悲哀。

现在听说许多地方提倡国学教育了,希望不要只是背背课文而已,而是能够学习其精髓,真真正正引导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让那些古人的礼仪道德重新回到国人的生活中。

因为那些礼仪真的不该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