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失眠症漫游
1 “新功能”—朋友圈表情包评论
昨天,微信上线了朋友圈评论表情包的功能。我的朋友圈随即在沉寂良久的这个下午,炸出了许多僵尸好友。朋友圈表情包大战一触即发!
显然,这种大事件不出意料地登上了热搜榜第一名!
显然,面对这个“新事物”,大家似乎都没有太多的抵抗力,包括我的90后同学们。
之所以说是“新事物”,还打上了引号,是因为这个功能早在QQ空间上线多年了,在微博评论中也早已出现,这样看来,如果要说“新”,好像又没有那么“新”了。
2 如何看待表情包评论?
这个功能没那么新的,那它还香吗?答案肯定是香啊!
我们无论把用户群体从那几个方面去划分,对于他们来说都存在着极大的“新鲜感”刺激,即使是使用过QQ空间该功能的用户。
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表情包的收益吧,姑且就以下几点:
1)评论(聊天)立体化。
2)幽默风趣,避免尴尬,缓解气氛。
3)使表达更加简短而明晰。
4)打破界限感。
对于前三点,应该很好解释,主要是第三点怎么说呢?
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体会就是,之前和父母聊天总是会或多或少的隔阂感,但是表情包一出,我们仨就能聊到high起——原来爸妈也是这么逗的一个人,嘿,以前还真没发现!
设想一下,你爸妈在你的朋友圈底下评论表情包的场景(你七大姑八大姨都能看见),那个时候到底是什么feeling?是不是比你俩聊完天发截图更刺激?!
Buuuuuut!我们是否也想过表情包评论的损益在哪里?
最重要的两个点就在于:
1)为黄赌毒等有害信息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
2)功能臃肿,ROI低。
关于第一点,图片本身就具有比文字更高的信息加密功能,这就不得不防备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图片作为载体来传播有害信息,设想一下你圈里的微商用表情包评论了的动态的场景,不法分子通过评论给你发“宾馆小卡片”,“澳门赌场链接”,是不是细思极恐。(当然这一点,不得不承认还没有足够多的理由去支撑。另,图片和轻易的可以转换为表情包格式)
关于第二点,也是大家吐槽的最多的一点——我本来就是喜欢微信的简单,不想QQ那么臃肿,结果你给我整得越来越像QQ。。花里胡哨!
同样的,这样的功能也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难操作性。纵观QQ空间、微博评论,百分之90以上的评论仍是文字的(除了emoji表情),特别是QQ空间,从功能诞生到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多少人使用图片评论的功能了。
而评论一个表情包,可能需要多于文字评论好几倍的操作步骤,对于很多用户(特别是老年用户)来说——太累,就是一个鸡肋,我还是就在聊天框里斗图吧!
当然,微信的私密性比QQ、微博做得好得多(立足于熟人社交,朋友圈评论只有拥有共同好友的关系才互相可见),也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有害评论的传播距离。
但是只是减少了距离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安全机制,就如刚刚所说的“小卡片”,微信设想过有“评论举报”功能、“评论审查”功能?这无形中增加了维护的成本,为违法犯罪提供了新的手段,可谓吃力不讨好,弊大于利也。
总结来说,这功能对于微信来说不上也罢。
讽刺的是,就在写这篇推文的时候,微信宣布下线了该功能。同样的,它又冲上了热搜榜!
微信官方给的解释是:
我们对朋友圈评论发送表情包功能进行灰度测试,部分用户更新7.0.9版本后可使用。目前,该功能已暂停。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某业内人士也表示:“表情包的图源不一,在朋友圈这样的半公开场景中,很难控制图的质量。”
这立马让我想到了2018年春节期间,微信上线的“红包照片”功能,也只活过了一天。
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啊!
3 朋友圈功能发展的设想
按照朋友圈这段时间以来的各种新功能上线情况来看,我们都不难发现QQ、QQ空间功能的影子。毕竟,QQ作为腾讯帝国构建的头号社交工程,它的每一个经典功能,都能够称得上中国人社交的MileStone。微信,虽然发展出了小程序,订阅号等特色功能,但也难以逃出QQ的框架去,或者更准确的说,两款产品一直在互相借鉴,腾讯所谓的“内部创业”嘛!在社交这一块,能成为腾讯的对手的,只有腾讯自己。(至少目前来说是这样的)
基于上述的前提,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以后朋友圈会出现什么样的功能。
1)口令红包、表情红包等等红包功能
2)朋友圈可编辑功能
3)朋友圈可删评论功能
4)朋友圈可发动态图功能
5)转发朋友圈功能
6)朋友圈长视频功能
7)语音评论功能
呵呵,差不多都是QQ空间玩过的把戏,但是只要你把这些功能迁移到朋友圈,那肯定又是热搜蹭蹭上去了!
我觉得这些功能,如1、6、7可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比如特殊节日)短时上线,或者说和腾讯系产品合作推广实现(比如微视用户可以发30s视频)。
而剩余的功能,我相信大家的呼声肯定很高,但是这是我们从别的社交软件上带来的“用户习惯”,对于微信来说,我觉得要
做这些功能的意义不是很大(小声bb,如果要做肯定早做了)。
安啦,都是我们自己的yy。只是想要说明的是,诚然,微信的产品经理也是玩QQ长大的,恐怕在社交产品上,短时间内很难有特别大的功能突破了。
4 腾讯的社交恐惧症
每一个功能的变化,都可以折射出背后的担忧与考量——如何留住老用户,挖掘新用户?
2019年年初,刚刚出狱的快播创始人说:
2019 年一定是新一代社交产品的元年,会有很多社交产品会在今年陆续诞生。陌生人社交、匿名社交、熟人社交都会有新玩法,他们会切不同的市场,比如有些产品可能切海外市场,有些产品切年轻人市场,比如说 00 后,甚至 10 后。
随后,他的新产品发布了——“马桶MT”。而在同一天发布的还有字节跳动发布了麾下的 “多闪”,还有罗永浩一手带红并亲自站台的“聊天宝”。然而对于它们,微信毫不留情地对它们进行了全面封杀。
微信在怕什么?腾讯在怕什么?
微信用户正走向饱和。一组数据可以表明,月活跃用户数量一直在增长的微信及 WeChat,也在 2019 年出现了同比增长率不断下滑的情况,2018 年 Q4 的同比增长率为 11%,到了 2019 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分别是 6.9%,7.1% 和 6.3%。
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抛弃 QQ。在腾讯发布的 2019 年第三季度财报中,QQ 月活跃账户同比减少了 8.9%,环比减少了 9.5%;QQ 智能终端的月活跃账户同比减少了 6.4%,环比减少了 7.5%。而 QQ 空间的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同比下滑 2.7%,同比下滑 6.1%。
据雷锋网的一篇报道,有一段关于微信推出“腾讯QQ”小程序很有意思的描述:
显然,这种态势引起了腾讯尤其是 QQ 的用户活跃度焦虑,在 11 月底,腾讯 QQ 在微信平台推出了一款名为 “腾讯 QQ” 的小程序,目的是引导用户打开手机中的 QQ 应用,提升 QQ 本身的用户活跃度。
当然,腾讯的招数远远不止这些,在封杀的同时,也积极地推出了自己的多款产品。
1)卡噗。类似于zepeto的3D捏脸社交软件。
2)猫呼。主打陌生人短视频社交。有点像多闪。
3)轻聊。高品质陌生人社交。需要人脸+学历+公司认证。
4)回音。真人语音社交软件。
5)有记。有点像绿洲,可以参与话题讨论。
6)朋友。校园+职场+校友社交,认证需要学校和公司信息。
7)欢遇。视频聊天相亲软件。
8)灯遇交友。匿名社交,有点像之前的漂流瓶功能。
可以看到腾讯推出的这几个产品,从各个细分的社交场景中切入,包含了视频、音频、形象秀等社交载体,熟人、半熟人、陌生人等社交关系,职场、恋爱、兴趣等社交场景,可谓无孔不入!
(然而,这也印证了王欣的那段话。)
拥有两大流量池——QQ and Wechat的腾讯,当然可以高枕无忧,可是它还是暴露出了它特有的“社交恐惧症”——任何的流量都会流动的,当真正的社会变革到来时(我指的的技术变革:5G、VR、AI等),新生代会更加趋向于那些更具“”时代特色”的产品,那个时候如何留住他们?就像当年的QQ用户转移到微信一样。
要知道,资本市场没有永远的霸主。或许阿里在社交上会与之一战,也未可知。
5 总结与反思
从朋友圈的一个功能更新,到腾讯的社交恐惧症,战线似乎很长,很难去讲的清楚。
不得不说,微信近两年来的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爆炸的产品出现了,所以大家对于一个“旧药新瓶”的功能,也能如此的欣喜如狂!
当然这个只是,纵向地去看待了这个事件,能不能横向地去看待呢?比如对比更多的社交产品,是否仍有可能有一款社交产品,一上线一个新的功能,便能登顶热搜榜首?!
要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加强大的由小见大的思维。
安啦,我拿着每个月500块的工资,去操心一家万亿级别公司的事情,显得有点,,嗯,,you know what I mean.
洗洗睡吧,同学们,明天还要搞科研呢!
ps.写完这篇,我头都晕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失眠症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