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人们感慨网络世界的美好单纯,凭借寥寥数语便可交心。
而如今,人们凭借一层薄薄的伪装,肆无忌惮开始表达心里隐隐的恶意。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而“键盘侠”又是何物?他们将自己置身于道德制高点,以凛然不可方物的姿态恣意批判世人,借以彰显自己的高尚品德。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关于《皇帝的新衣》的新解,里面探讨了那个大声喊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将来会有什么后果。按照这个观点,围观群众不发声不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们只是不敢揭露真相,因为他们害怕恼羞成怒的皇帝会惩罚他们,而他们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反之,小孩子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他才能发声。
我想这就是弱势群体的悲哀吧,他们洞察真相却又不得不缄口。某种意义上,这种现象也是催生“键盘侠”的一个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敢发声,所以借着网络的屏障不加掩饰得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刻,在隐藏身份所带来的虚拟安全感之下,他们将自己的形象虚化为英雄,对于时事肆意评判,以此获得慰藉。
这样的现象起初充斥于各大论坛网站,如今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微博聚集了众多大V,从而也有极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抢热评”成了另一种蹭热点的快捷行为,而一条评论的热度很大程度依赖于其他用户与该评论的互动程度,吃瓜群众乐于群起而攻之,于是“键盘侠”们更乐得以极端言论博取眼球。
以上是我试图以理性眼光分析“键盘侠”这一群体存在的客观因素。但事实上,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的思想都能够用正常的世界观去评判。或许因为是成长环境,也可能是遭遇到巨大变故,让他们不再怀揣善意,所作所为如同社会的一颗毒瘤,惹人生厌。
舆论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可能没能亲身体会,但古往今来多的是个例不胜枚举。譬如阮玲玉——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著名影星,却因陷于同张达民和唐季珊的名誉诬陷纠纷案,在芳华年纪服下安眠药自尽。又譬如去年因抑郁症过世的青年演员乔任梁,艺人的事业生涯赖于观众的反响,若是所得的反馈皆是恶意中伤,自然是坚持不下去。
我相信恶意诽谤中伤他人的网友一定是绝少数,但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逐渐丧失了探明真相的耐心与精力,于是非常容易被别有用心的言论引导情绪,进而形成舆论造势。有时一句话出口,经过各方发酵,可能已经丧失了其本意。
当网络世界已不再是净土,各类言论甚嚣尘上之时,或许沉默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英国女作家约瑟芬·铁伊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话:“真相是时间的女儿”。当热度褪去,吃瓜群众散去,真相便会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