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的理解,中国式教育下的我们和西方人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缺乏独立批判性的思维以及民主的意识。独立的思维能力,批判性的思维,这个以后再慢慢深究,而民主的意识是我最近突然想认真学习和琢磨的东西。
究其所以然,不过是自己以前也是知道个大概而已,并没有了解到可以传授分享的程度。而作为部门的主管,一个领导,我并不希望IT部门这个群体仅仅是一个唯领导意志而发展运作的组织,我深切期望有一套规则典范、运作规则、决策流程能让部门中的每个个体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到部门的运作和发展中来,在集体的发展中不断获得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简单而言,就是民主,大家都是主人,而我需要的并非是嘴巴上的民主,而是今天的主题——可操作的民主!
可操作的民主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始。而欲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又非从集会不为功。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数百年于兹,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是中国之国民,今日实未能行民权之第一步也。
此书为教吾国人行民权第一步之方法也。倘此第一步能行,行之能稳,则逐步前进,民权之发达必有登峰造极之一日。语曰:“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意为“走至远处是从近处起,登至高处是从低处起。”﹞”吾国人既知民权为人类进化之极则,而民国为世界最高尚之国体,而定之以为制度矣,则行第一步之工夫,万不可忽略也。苟人人熟习此书,则人心自结,民力自固。如是,以我四万万众优秀文明之民族,而握有世界最良美之土地、最博大之富源,若一心一德,以图富强,吾决十年之后,必能驾欧美而上之也。四万万同胞,行哉勉之!
——孙中山《民权初步》序言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实现“民权”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西方的议事规则。此议事规则则是国人很少了解的“罗伯特议事规则”,而孙中山正是为中国翻译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第一人。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最广受承认的议事规则典范,其所代表的治理规则与决策流程也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组织治理与议事规则的蓝本,于1876年由美国人亨利·马丁·罗伯特将军以英美议会议事规则为基础,结合民间需求而推出。130年来,它为美国带来了议事规则的和谐与稳定,成为民主和法制的基础。规则中的理念和原则,早已成为美国人民的常识和习惯,广泛运用于政府、企业、NGO等各种各样的组织。“议事规则”是西方文化、特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惜《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套非常繁琐枯燥的规则体系,对于我等完全没有政治概念的人来说,要学习和理解是异常枯燥的,更不用提运用了。这也是这套议事规则在国内很难推行的原因之一吧。
而这本《可操作的民主》,应该算是入门只选,页数不多,故事性强,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一些应用情况,使人容易形象生动的初步理解什么是罗伯特议事规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