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A,还是B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电影《老无所依》里,杀手Chigurh跟人玩猜硬币决定杀不杀你的游戏时,总喜欢说“你其实一直都在选择,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今天我们谈一谈选择

写这个话题,源于今天跑步挑战配速5分钟的时候,累得实在无法自拔,产生了一瞬间的恍惚——面前的景色是我看到的吗?这个一边跑一边牛喘的人是我吗?仅仅这可能不到0.1秒的灵魂出窍,庄生米蝴蝶般的体验,让我突然想到第一次看《黑客帝国》的震撼:如果面对红蓝两粒药丸,我会选择眼前的虚幻,还是难以面对的现实?

很多人把人生分成几个阶段:婴儿、幼年、中小学、大学、工作、结婚、生子、退休、死亡,并自然而然地把某些重大事件的选择,当作下一个阶段的决定因素,诸如高考,诸如择业,诸如择偶……当面临这些选择时,纠结得不能自已。

真的是这样的吗?

一方面,是的。面试希特勒绘画的教授,如果灵光一闪,录取了他,那么20世纪将会少去多少死亡?面对马化腾被收购请求的新浪,如果选择了接受,天朝今天互联网是不是就是BAS三足鼎立了呢?甚至今天红遍全网的papi酱、MC天佑们,当初选择了稳妥的行业,还能像今天这样成为现象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经历——比如周围的朋友,没事都会感叹一句“要是老子05年就开始炒房”。

另一方面,也不一定。在甚嚣尘上的反犹情绪刺激下,或许会有类似“东特勒”站出来,迫害成为小画家的犹太人阿道夫;在门户至上的新浪中,一个100万收来的小IM或许只能默默吹着冷风,另一个PP或者OO最终将占据IM的未来;papi酱不做视频、MC天佑不喊麦,人们也不会缺少帮忙杀掉时间的qaqi或者WD;甚至即便我和朋友们05年炒了房,很可能也在06年涨了一点就忙着套现,除了把今天的口头禅换成“要是老子06年接着炒房”以外,没有任何区别。

这么说,有点“群体宿命论”的意味——像《失控》里的蜂群——群体的变化有规律可循,不受个体选择的影响。一定有人会说,你说的都对,但并没有什么卵用,我仍然想天天选出涨停的股票呀,大盘就算注定会跌爆,又怎样呢?

有一个产生人类90%遗憾的词,就是“也许”,也许这样,也许那样,而我想说的的是,“也许”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既然时间无法逆转,既然我们已经生活在当前这个平行空间,纵然这个世界,这个生活再让人失望,我们也只能接受,当“也许”不存在吧。

如果做过错误选择,又重新回到生活的正轨上,那么你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面对《黑客帝国》中红蓝药丸两种选择,作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享乐主义者,无论从哪方面考虑,只有眼前的虚幻才是可能的归宿吧。

即便如次,我仍然会像面对初夜那样,更衣沐浴、焚香祷告后,再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