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孩子除了亲情,更需要邻里情——《两只羊的故事》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两只羊的故事》是《暖暖心绘本(第三辑)》里的一本,家里的小朋友很喜欢这个故事,翻来覆去读过很多遍。

两个挨着的农场里住着两只羊,它们是最要好的朋友!每天它们都隔着农场之间的铁丝栏互相聊天,并且交换它们喜欢的蔬菜。但是,它们的主人——两个农民发现了这一切。他们很生气,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两只羊来往。在两个农场之间筑起一道铁丝栏,铁丝栏不起作用,又架起木围栏,后来又筑起高高的砖墙。

两只羊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克服阻碍,最终不敌主人,于是它们绝食以对抗主人。最后,只剩下皮包骨头了。主人心疼,请来兽医,在兽医的开导下,两个农民开来拖拉机把砖墙推倒。两只羊又开始吃东西了,很快就生龙活虎起来。而两个农民也成了好朋友。

一个曲折的故事,却能唤起可贵的邻里情

邻里相处,就像婆媳关系一样,永远存在!对它爱恨情仇!

儿子出生后,我们已经搬过两次家了。第一次,房东卖房子,本来住习惯了,想买下了的,可是房东临时加价两万,想想平白无故多出两万,就放弃了。也跟着中介看中了一套,因为付不起全款,只好再租房。

租到了旁边一个商品房小区。我们住二楼,楼层低,所以我是没事就带儿子下楼玩。因为那段时间痴迷烘焙,经常做些小点心,每次带儿子下楼玩,我都给他带上一盒自己做的小饼干,只要遇到小朋友就分给他们吃,并且告诉他们是我自己做的,每个人都很羡慕,很快就给儿子找到了几个可以一起玩的同龄孩子。当然,爷爷的功劳也很大,他是自来熟,喜欢跟人聊天,侃大山,也认识了很多人。我也找到了几个全职妈妈,下雨天经常串串门。

特别是左边的邻居,孩子比我儿子小半年,但是也是一起上幼儿园,只是月份小。我是全职带娃,他家是奶奶带娃。每次我烤了小点心,蒸了包子馒头,煎的饼,都会让儿子拿着送给那个弟弟吃,他们每次也都会给儿子一些小零食,儿子每次都很开心。有时来玩,赶上饭时,都会跟着吃点,儿子也会在他家吃。反正两家只要做了好吃的,都会互相分点。我还跟那个奶奶学会了好多菜呢,像糯米肉丸,莲藕肉丸……他们也跟着我学做点心,买了面包机,差的把烤箱也买了。 

后来,房东因为要还债又卖房子了,因为采光不好,我们没有买,又通过中介,在别的小区买了一套房子。搬走后,每次见面,邻居家都会唏嘘感叹,要是我们把那房子买下了不搬走多好,两家都很投脾气,互相照应着,多好呀!

就是现在,有时,那个奶奶回老家带了家里的特产,还会分些给我们!我偶尔也会带着儿子去她家玩,每次,奶奶都很好客,都留下吃午饭,临走都得让带点家里的东西。

是呀!现在的社会能遇到一个投脾气,处得来的邻居真的像中彩票一样!

身居高楼,门一关,谁也不打扰谁,谁也不认识谁。是邻居,更是天涯!哪还有什么“天涯若比邻”,这话,搁现在得反着说!

我们搬走后,原来的邻居每次见面都会吐槽后来的买房者。他家也有两个孩子,大的姐姐上一年级,小的弟弟三岁的样子,大人从来不带他们出门,见面也不打招呼。平时敲门也不开门,就像没在家一样。还老把垃圾放门口,正对着邻居的大门。

说完左边的邻居,说说右边的。左右都是大户型,三房的。右边邻居住着三口人,夫妻俩和一个刚工作的儿子。感觉搬过去半年都没怎么见过他们。比如国庆放长假,我们和左边邻居在门口聊天,孩子在门口玩,那么吵,都不会见他们出来。还以为他们不在家呢,后来在楼后面发现他家的阿姨在晒被子,原来他们一直在家,却不曾出来打个招呼。

一直以为只是他们喜欢清静,不喜热闹。

他家儿子26岁了,还没谈好对象。左边邻居好心帮他家介绍了自己老家的邻居。结婚后,婆媳之间各种矛盾,对邻居也没一句感谢的话。

有一次,公婆从山西老家带了很多特产腐竹,媳妇想要拿点给对门的邻居,可是哪里也找不到,只好把快吃完的一包里剩下的一点给邻居,邻居没敢要,怕她公婆说。

回家带土鸡蛋,也不会主动分给邻居。

邻居家孩子去他家玩,男孩子有点调皮,他家大人吼孩子,让他回家玩。

还有很多很多……慢慢地,邻居了解了他们家人后,也就不来往了。

他家媳妇问邻居,为啥有那么多人给你们送吃的呀?她没看到,邻居每次回老家带了特产什么的,都会分给我们这些常年不回老家的人吃。没有平日的付出,哪有今日的回报!只看见邻居收东西,没看见邻居分东西!只有两好才能交好!没有人傻,傻一次,不会傻第二次!眼里只有自己,怎会有别人!等到别人有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想到你!人情往来,你来我往,才长久!亲戚都如此,何况是萍水相逢的邻居呢!

终于搬到自己买的房子里了,这是儿子出生后的第二次搬家。刚搬到新家,左邻右舍都不认识。儿子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环境,每天都要出去玩,可是我又不知道带他找谁玩。

我依然采取主动出击。比如楼上家里的有个上学的姐姐,我本来做过英语老师,又在家里招了几个学生,他们知道后,会跟他们讲一些学习上的事,平日我让儿子送些我自己做的小吃、面食给他们,一来二往,熟了,后来还来我家补习了呢。

楼下、对门的邻居家里都有男孩子。我就做好牛轧糖,让儿子送给他们吃。很快也就熟悉了,虽然还没那么亲近,但是至少孩子对这里不再那么陌生了!

如何突破邻里之间的隔阂呢?我的做法是主动出击,主动破冰,从自己的特长或爱好开始。当然也正好是他人所需。投机所好!比如我会倒腾些小点心,面食什么的。做好了,顺带让孩子送点给邻居,你来我往,几次就熟了,话也就多了!

我全职带娃,又做过老师,对自家娃进行英语启蒙,而且还比较成功吧!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突破口。很快也就认识了很多人!

就像故事里的两只羊,互相交换东西,谁都没有损失,反而得到更多。

现在孩子幸福了,却少了很多我们小的时候才有的快乐!小时候,村里哪个孩子不是吃百家饭长大。

让孩子送东西给邻居,邻居也会投桃报李,互相交换,孩子得到了双份的快乐!

都说人家的饭好吃!这话放在孩子身上,搁哪个年代也不过时!

故事里的农民就像是我们大人,而两只羊就像我们的孩子。

孩子看这样的绘本,会更好的明白与小朋友的相处之道。一起玩耍时,更明白分享的道理!

《两只羊的故事》得到启发更多的是大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阻碍了孩子的社交!

带着孩子主动开拓邻里关系,孩子除了亲情,更需要邻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