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再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二十来岁的青年人纵然会在十几年后经历“中年危机”,但在那最有活力的岁月里,他们起码是一直生猛、一直横冲直撞的。
然而当代的90后们,在猛追而上的00后和无处安放的自我焦虑夹击下,已经悄然进入了“青年危机”。
90后和00后平均月存款金额对比/ 腾讯《00后研究报告》我的朋友美云在学校里是个风云人物,由于兴趣爱好广泛,学校各大社团论坛都有她活跃的身影。
左手风舞堂副社长,右手辩论队最佳辩手,刚走出校园找工作时,她是很自信的。
但她最近又准备离职了,这是她毕业一年后的第三次辞职,理由还是和前两次一样:“不感兴趣”。
美云去年毕业之后进了一家大公司当编辑,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她本来还算满意,但做了几个月之后就觉得无聊了。
主编每天给她安排的任务就是校对和排版,要从密密麻麻的几千字中找到那么一两个错别字的工作,让人感觉毫无意义。
开始她还以为是公司的问题,裸辞换了一家新公司继续当编辑。待遇好了一些,也开始外出跟着采访了,不过小跟班是没有采访对象的提问权的,她的日常工作变成了将录音转换成文字稿,这次坚持了3个月。
这次辞职之后,她断定:“我对编辑这个职业不感兴趣,要改行才行。
思前想后,她觉得销售这份工作很有激情,工资也高,就跑去当房地产销售。
这份工作需要每天定点给顾客打电话,但总是通常是连“喂,您好”都还没说完,就被挂断了。一个月下来,一张单子也没签。
她又断定,这不是她感兴趣的工作。于是再次辞职,继续寻找下一份“感兴趣”的工作,毕竟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一来二去,沦落到每天在出租房里等面试通知……
其实当代的大多90后们都面临着没有核心竞争力焦虑,难以寻找的“兴趣”和充满变数的环境,使得 这一代人的“青年危机”悄然降临。
然而“青年危机”并不是无药可救。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青年人,大家或多或少都也曾多次焦虑到想裸辞,想投身币圈,想换个经验为0的行业从头来过;也会质疑,为什么别人可以那样那样,而我们的生活却只能像行将就木的老者,让循规蹈矩的生活把自己变得狭隘而空虚。
我的室友佳佳在刚毕业就已经开始她的第三份工作了,不同的于美云的是,她的第三份工作月薪三万。
她在还没毕业时就出去实习了,她和我说自己也是经历过这样一段青年危机的。之前做过平面设计也做过销售,最后选定了室内设计,从0开始自学CAD,工作不到6个月就冲到全国室内设计师排行榜第一。
在这里,也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她的渡劫经验:
1.不能寻找的兴趣
大多数人其实明白走出“青年危机”的诀窍:找到自己热爱擅长的东西,并将之发展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问题就在于,大多数人真的是在“找”。
今天想当个月入过万的原创插画师,买齐画笔绘板各种工具,跟着课程听了几节,每天下班后在小屋子里画上几笔,甚至第一个周末也不再沉迷看剧了。但是坚持半个月之后,又开始想念花花世界的喧闹了。
心里想:画画太安静,不适合我。
明天想当一名自由的职业摄影师,拿着手里朋友送的小设备开始瞎拍。这次坚持的时间久了很多,开始看摄影书,找朋友约拍,热情高涨了小半年。但终究到了瓶颈期,构图是学的差不多了,只是设备太差,拍好看的照片嘛,肯定好好的设备才行的。
心里想,摄影穷三代,买相机太贵了,不适合我。
不舍得花功夫,不舍得花钱,所谓的“兴趣”也被扼杀在摇篮,然后再哀嚎着:我太焦虑了,我不知道怎么发展核心竞争力!这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就像世上没有两个如齿轮般契合的人,所谓核心竞争力和人的关系也是如此,无缘无故的热爱只有在长期的培养之下才能发展为一门能够赖以生存的技能。
就视频剪辑领域而言,B站上名声赫赫的up主,又有哪一个不是在长期的坚持,一步步试错下,才有了如今过万的弹幕呼声。
你喜欢什么,不是最重要的,你为喜欢的事情做了什么,这才最重要。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感兴趣才会做好,而是做好了才会感兴趣。
2.冰山下的渡劫计划
当红明星,说几句话,微笑一下,就能挣到普通人一辈子难以企及的代言费;名校毕业生,刚走出社会,就能得到你奋斗三五年才能到达的高度;电影制作人,拍一部电影就能轻松获取几个亿十几亿的收入。
我们常常羡慕,沉迷在成功者自谦的说辞中,想着运气真好,有“爹”真好,却很难真正去想象是怎么样的自律程度和执行力,才令他们有了如今的小小成就。
而我们所看见的,不过是冰山上的10%。
蓝盈莹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就是甄嬛转里演浣碧的那个。多少人看到她少年成名(但至今也没“那么”出名),但却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和家人抗争才能去戏剧学院,学“不正经”的表演,她是如何年复一年自律学习,去体会表演的烟火味,才能在《演员的诞生》中一鸣惊人。
她在自己的粉丝群组了一个自律小分队,每天一起打卡复盘,读英语,学编剧,写人物小传……这种以目标为依据,分拆计划每日复盘的习惯,至今坚持了五年多,而她引起公众的关注也不过是这半年的事情。
因此,找到我们想要坚持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极尽详细地列出渡劫计划,全力执行,每日复盘,让宏大的目标在每日计划中变得清晰起来。
3.兴趣的催化剂
明白了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才能真正成型之后,大多数人还是不知道要如何抑制惰性去坚持。
明明想着去剪原创视频,手却像被抖音施了魔法,不过脑地一个接一个往下滑动视频,身体发出咯咯的笑声。
其实这事只要找到同行的人,做到的概率就能大上许多。
同行的人,不只是那些与你一起行动的人,更包括那些你所承诺的,看着你的人。
我的另一个朋友小南自己做了一个自媒体账号,但一年多了,也才发了寥寥几篇文章。后来下决心让这个号“活起来”,就和这个号上的所有粉丝承诺,每周发一次文,绝不拖延,如今也坚持三个多月了。
这个号里的粉丝有不少小南的熟人,一旦不遵守承诺,便很容易伤害自己在那些人面前的社会形象,这种社会契约的压力迫使小南逐渐向自己的目标前进,痛并快乐着。
其实人总是受社会关系约束的动物,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这种生物法则,将生活过成游戏,不也十分性感吗?
其实以上这些方法说起来都十分简单,但要做到,每一步,都有着各不相同的阻碍,或来自外界,或来自内心。但也我们也要明白,改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连《我不是药神》里程勇也不是一开始就是愿意为白血病人放弃利益,甚至坐牢的“药神”。
我们可以循序渐进,从一点小习惯做起。比如想要早起,就每天早睡10分钟,再之后想要阅读输入,就在早上安排一个时辰看书,然后是写作,投稿。
某一天回过头来,我们才恍然发现已经走了这许久,才发现自己也能如此优秀。
也希望这些渡劫指南,可以让你有了成为一个行动家的决心,早日从“青年危机”中逃脱。
欢迎大家来微信公众号【职场菜鸡教练】找我,目前我的大多文章都会在这个公众号首发~
认准辣椒原创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