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试图画出《我们重新认识了智商》一文的架构,尽管我连续只字不差地读了三遍,我仍然未能理出清晰的脉络,更不用讲画图了。
这就是我跟老师的差距。老师有足够多的清晰准确的概念,并且互联互通,思维模式呈现为立体网状结构。我仅有几个概念,尚不清晰,多为因果联结,充其量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思维模式呈现平面线性结构。这跟小学生听不懂大学课,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因为弄不懂就绕过或放弃,那么阅读再多也白搭,低效重复不会有成长。正如即使行了万里路,邮差不过还是邮差。
不妨我用我当下能懂的平面线状结构,尝试描述下我对智商的认知。
2
我问了度娘,知道智商是智力的商数,即衡量智力高低的分数。正如通过考试,衡量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分数。所以,要谈智商,必谈智力。
智力是什么?智力是认识客观事物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记忆力、判断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总而言之,智力是能力的一种。既然是能力,那一定不是天定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要习得一项能力或技能,当下最有用的当属“刻意练习”。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讲道,学习刻意练习就是要学习成功者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思维模式,即他是怎么考虑的?
大家公认李笑来老师的能力非常强,智力水平极高,那他是如何考虑智商的?我们不妨做一研读。
李笑来老师认为,智商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度娘的解释基本相同,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3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李笑来老师给出的方法是调整关注焦点。
他认为有时候仅仅是换个角度,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正如我们要打开锁,通常要在外面去找钥匙,而不是盯着锁在看。再如选书,从关注牛人推荐、价格页数比转换到关注版次、印数、出版社和参考文献。
调整关注焦点,将焦点从何处到调整到何处?
一种是从自己的角度调整到他人的角度。笑来老师举了他讲课时的例子,不只是讲“我觉得问题在哪里”,而是在考虑“学生面对的在他们眼里究竟是什么”、“怎么样让不同种类的学生对某一问题达到同样的理解程度”。并且在老师看来,比较困难的不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把别人的问题也解决了。或者先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再解决自己的问题。由此,你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自己的价值也得以体现,也就能够有所回报。
另一种是从一件事情调整到更重要的另一件事情上面。这实际上就是价值观的升级,不断尝试调整价值观,最终找到更好的价值观。那么调整后怎么办,这就又涉及到方法论的升级。价值观升级了,方法论也升级了,剩下的就是,坚决执行和不懈坚持,直到看到成果。
转换关注焦点,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大量的试验、试错,最终选择出来的。
4
如何不断地提高智商呢?笑来老师也给出一个方法论,那就是建立操作系统。
系统底层是打磨自己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并且概念之间建立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概念错误或者概念关联错误都会引起麻烦。如“长期”和“有用”两个概念以及关联;与“碎片化”的概念要关联的是时间而不是知识;与“智商不够”关联的是“暂时”。
系统上层是价值观和方法论。价值观是“什么更好、什么最好”、“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价值观决定选择的质量。方法论是“怎么办”、“如何做、如何改进”,决定选择后的行动质量。这也需要不断升级。
系统顶层是践行。若不执行,不坚持行动,就不会有结果。
践行中会产生新的认知,再完善、修正概念及其关联,再升级价值观和方法论,再践行。这就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让自己的智力不断提高,智商也就提高了。
5
选择发生了变化,行动发生发生变化,生活必然发生变化,进步和成长就是由这么一个个微小的过程组成。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每一次践行后智商提升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