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规了,与时俱进,以后很多词儿,我就猫猫狗狗的瞎写了,诸君自己体会吧。
灰衣派的看法,禅定是最好的福慧,像一些神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智辩聪,可是不修定,就属于狂慧。
灰衣派和天文地理有仇,也反对算命,觉得算命不如烧香,理由是算来算去改不了,还不如烧香有疗效。
命理学有两个难解的结。一呢是技术面,算得准的人太少,尤其是算过去容易,算未发生难。其实道理很简单,算命是算概率的,在不同的时间点,会发生的大概率、中概率和小概率事件。
比方说,算某人25,37,49成家都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如果他今年36,已经成家,当然37岁成家的大概率作废了。如果他离婚,等到49岁,这个大概率就容易应验了。
一般人成家都是大概率事件才会发生,可是有些人性格特别毛糙,他很可能中概率也应验。极少数人,能够把小概率事件也应验,这都不是平常人,要么是特别优秀的,要么是特别下作的。
所以,算过去容易。问对方年纪,成家了吗,哦,已经成家了,今年30岁啊,那您是25岁那年成的吧。今年40,二婚啊?那是25和37成家的吧。神算子就这么回事。
可是,如果对方24,又暂时没有对象,那就没办法知道具体是哪个大概率能够应验了。
但是,如果用在改命上,中小概率就是机缘。比方说,想离婚,照命盘看,目前是离不了。不过也有小概率,这个就要会抓时间点了。有人就这样,你天天和他闹腾,不过了,咱离吧,他不同意。就偏偏某一天,刚一开口,他麻溜儿答应了,拉着就去办了,完事儿,还吃个烛光晚餐。
可是悲剧就在于,往往他答应了,她又不乐意了,一年三百六十四天都恨他,就那天这么通情达理,特别招人爱。
所谓铁口直断,就是骗子。相同八字的人多了去了,上次有人问我生孩子的事儿,我就这么答的。不可能同样八字都生不出孩子,或者都生一堆孩子。无非是各有概率,看你自己怎么去应你的运或者劫。
我的看法是,起心动念不要带恶意就好,这是自己给老天爷交代,剩下就看老天爷怎么给自己交代了。
技术面已经够难的啦。因为从古至今,但凡偶尔有几个算得准的,他都不肯出一本明白教材,不然内部资料就成地摊货了。特别有的人,靠这个吃饭,他能把饭碗端给别人吗。
所以,传下来的书,要么特别不好用,要么故意写错很多地方。现在出版印刷业这么发达,很多命理师出了一本又一本,著作等身,不算命,改卖书为生了。
再说第二个打不开的结——心理面上的,算准了也不想改,改要逆着性子么,谁不喜欢由着性子来。
所以我轻易不给人看,看了很多事情也不说。该到吃福禄的年头了,说个好就成了,再说多就是谄媚。该到前面有个坑,真心不想拦着,拦也拦不住,枉做小人耳。麻烦就是,过后还找来,真准,悲剧果然发生了,这回再给看看。
看了还是老样子。这就叫做人性。神仙说:“顺则成人逆则仙,我命由我不由天”,改不了是人性,仙性或者魔性才改得了。
灰衣派解释说,过去的能算准,将来的算不准,是因为我的所作所为会影响我将来的因果,那是外行话,转变点小概率事件还差不多,大概率很难的。
灰衣派有个毛病,特别看不上“世间法“,他们认为一旦开悟,全宇宙的知识都滚滚进入八识田中,没有自己不懂的。一个很有名的师父,在到处开经典讲座和出书,然后他讲解“格物致知”的“格物”是“同物欲做格斗”。他更有名气的泰斗师父,解释”人定胜天“的”定“是入定的定。
修气脉和改命是一体两面。修气脉,然后可以修改命运,这个好理解。修改命运,也可以修改气脉,因为要逆着本性从事,气脉也有所调整。所谓逆着本性,无非就是放弃想抓住的,抓住想放弃的。反映到气脉上,就是放空和慈悲。
放空是令气脉不纠结,慈悲是令气脉扩张。前面有讲过,上人和下人,直接修改个性,从而改变命运,就是这个途径。
有个好友,和我的路数天差地别。她要么去做义工,要么在家磕大头磕小头。她们有个项目,叫做奉粥,请人喝稀饭。在中关村清华园那一带,而不是肿瘤医院门口,我是无论如何理解不来的。她也对我这种,不积极投身到具体事项中去的书斋做法,不太赞同。我每篇文章她都看,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有很长一阵子我们没约,见面,吓了一跳,她鼻子高了,更贵气了。前天,又给我发消息,说磕大头,磕的喉咙里出来很多痰湿,她很兴奋,居然她能感觉到是喉咙里出来的。我也很兴奋,这是因为她气脉冲击喉咙淤堵的明确收获。
我是走放空路数的,她是走慈悲路数的。我们都执着在自己的个性里,把自己好的一面放大,能放空的就努力撒手,喜慈悲的就去做一些具体的事务。最后,甭管怎么说,两个人的鼻梁都变高了,也就是说,命运果然会有所改变。
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高鼻梁肯定比矮鼻梁招人待见,这是相学的范畴。
这也是一个技巧啊,修改习性很难,但是,放大喜好相对容易。改命,从分析自己下手,即便不会命理学,也没有关系。也只有两个选项:放空或者慈悲。
灰衣派喜欢管放空叫做布施,而且喜欢和慈悲搅合在一块儿,容易令人居高临下,莽撞出手。比方说前面开经典讲座的师父,他推广经典的时候,一定没有沉淀足够的底蕴。但是因为慈悲,着急去济世,不够心平气和的十年磨一剑。
如果他能够把济世的紧迫感放放空,觉得,经典这种东西,有人懂也好,没人懂也无所谓,自己先玩味玩味再说,就不会有“同物欲做格斗”这样的事情出来。何况,还用《大学》里的句子来解释《论语》,就更手忙脚乱的啦。
放空就是放空,慈悲就是慈悲。能两件事都分别弄好,当然很好。如果不能,不如先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修改气脉也好,调整个性也好,回避命运的暗礁也好,做一个判断,选中一个可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