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2016年已悄悄来临。2015,曾发生了太多值得以后细细回忆的事情,但是,年末真正开始回忆时,却发现记忆显得那样的苍白和无力。幸好,我是个相对比较喜欢记录的人!
2015年摄影记录
2015年看书记录
虽然豆瓣上有书籍的评分,但那评分对我而言没有太大意义。于是,自己琢磨出了一套个人的书籍评价等级,依据是这本书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阅读,此等级分为以下5级:
慢慢研读:如The Story of Philosophy。
仔细精读:如《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常速阅读:如《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快速阅读:如《人人都能用英语》。
随便翻翻:如《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2015年总共看完了21本书。很多书,譬如Becoming Steven Jobs, How to Read a Book,《必然》,都只是看过前面几个章节,然后不了了之,所以不能计算在内。根据上面的标准,我对这看完了的21本书给出我个人的评价,仅供参考: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by万维纲,仔细精度,“读后感+书摘”见我新浪博客。
《人人都能用英语》by李笑来,快速阅读。
《从反党右派到邓小平继承人:朱鎔基傳》by高新&何頻,常速阅读。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by英格丽·张,随便翻翻。
《哈佛商业评论增刊:BCG经验曲线新解》,常速阅读,书摘见新浪博客。
《大地上的异乡者》by周蓉,随便翻翻,读后感见新浪博客。
《我也有话要说》by李笑来,快速阅读。
《挤挤都会有的》by李笑来,快速阅读。
《牛津通识读本:佛学概论》by关大眠 (Keown D.),仔细精读,“读后感+书摘”见新浪博客。
《目送》by龙应台,常速阅读,读后感见新浪博客。
Zero to One, by Peter Thiel,仔细精读,“读后感+书摘”见新浪博客。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生活总在继续!
上大学以来,一直没有意志力,唯一坚持做到的是2件事情:1. 自从大二有一次吃了方便面后闹肚子,去了n趟洗手间,就承诺:以后如果再吃一次方便面,就给舍友买一箱!迄今为止,我真的没有再吃过。2. 自从大一上的元旦(2013)爬了紫金山,在山顶上许诺:大学四年,每年元旦都爬一次紫金山!现在,终于可以说做到了!
每年在同一个日子里,做同一件事情,然后拍照、写点文字记录下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这4个元旦:
2013年的元旦
2013年的元旦,山脚下的雪已经融化,但紫金山上仍留有残雪。那是我第一次爬紫金山,挑了明孝陵旁最陡峭的“野道”(相对于“官道”)爬。
上图摄于半山腰,整条道路都被学覆盖着!上山还好,虽然滑,但不至于难走。
上图摄于紫金山山顶。下山过程中,绕过紫金山天文台,虽然是“官道”,但是大量覆盖着残雪,且结着冰,非常滑,下山心切,虽然十分小心,但依然摔了3跤。
2014年的元旦
2014年的元旦,天气非常的暖和,依然走的是明孝陵旁边那条最走俏的野道。
上图仍摄于半山腰。这一次爬紫金山,最兴奋的事情是,上山过程中,遇到了正在下山的大一思修老师,一位曾经影响过我的南大哲学博士。寒暄时,老师竟然记得我,离别时也不忘鼓励,我为此兴奋了好久。
上图是2014年的New Year's Resolution——易。当时应该是受那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影响,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要学会改变!别人的New Year's Resolution都是遵照SMART原则制定的,只有我喜欢写这么高度概括的新年计划,这也注定了我之后每年的Resolution都泡汤。
2015年的元旦
2015年的元旦,依然是明孝陵旁边那条最陡峭的野道上去。
这次没有爬山过程中没有特别多的回忆。下山过程中,看到新闻报道上海外滩跨年过程中发生了大规模的踩踏事件,不寒而栗!另外,下山时误打误撞进入了廖仲恺墓,驻足了半个多小时。
2016年的元旦
2016年的元旦,放弃了那条走了3个元旦的野道,选择中山书院那边的那条官道。
其实,今天南京雾霾挺严重的。路上看到上图的景观,突然想起来一本小说The Silent Spring(《寂静的春天》) ,虽然没有读过,但听好多人介绍过。一路上,听不见鸟鸣,鼻子闻着的是难受的浑浊空气。此时此景,不就是寂静的春天吗?污染,让自然不自然......
在紫金山顶拍了一张照片,直观反映了今天南京的污染程度。这张图除了上面的文字,没有做过任何后期,就是为了保持客观。照片如下:
今年的紫金山山顶游客貌似比前几年多,要找个背景没人的真难!但是,回来看到下面这张照片,那种把众人“踩”在脚下的感觉,真好!
下山途中,顺道参观了中山书院、民国邮局。
中山书院无藏书,略失望!民国邮局,同样失望!
4个元旦,4张登顶照片拼在一起,就有了下图:
然后给照片配上下面这段文字:
至于2016年的New Year's Resolution,也写好了,依旧很宏观,依旧没有按照SMART原则,但希望今年年末总结时这会是个例外:
每年在同一个日子里,做同一件事情,然后拍照、写点文字记录下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拿起纸笔、拿起相机,记录自己的一点一滴,因为这是我们今生今世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