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西北,最直观的理由是大量的人文主义题材取源于此。
我先说说我为什么来延安,前些时日在成都家中追了一部电视剧《好家伙》,这部剧主要讲述了战争剧皮囊下的人性与哲学。剥开战争这层纸,人的困窘和怯懦、勇气与情谊、卑微与伟大,以及极端与骄傲。这部电视剧给我的启示是在一些极端事情上如何做选择,而大量的镜头都是取源于西北的黄土高坡,同时这部剧语言艺术精妙绝伦。以前兜兜转转在西安以及周边城市,延安没有涉足过,也因为前些时日一直在准备考试,算是给自己放假,忙里偷闲几日。
从西安自驾延安,见到了我心心念念的黄土高坡、窑洞……我发了一朋友圈:“爱一个更强悍的自己,爱一个更温和的自己,爱一个更八面玲珑的自己,爱一个异国他乡的自己,爱一个想象了千万遍却永远脱离不出想象的自己,我与我自己,咬牙切齿,哈哈大笑,善始恶离。当然也爱这大西北的浓情蜜意。”这是西北给人的自带情谊。晚上在延安工作的师弟约我出去吃饭,他问我体验感怎么样?我说:西北真是好地方啊。饭多,肉大,阳光金黄,地平线广阔,夜空清亮。
西北是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是路生笔下的: 天倾西北,在路上见到的都是故乡。是《白鹿原》中人性欲望中的你、我、他……有建筑、地貌、人物,情怀……从而组合成了能西北由缰的塞外风光。西北只用一个词来概况,那必定是:大气。
去年有个时期在苏州工作,便在苏州游离了一阵子。江南总夹杂着隐约与朦胧。在穿街小巷里续一曲江南小调,慢卷竹帘,倚栏凭望,望去的是墨云烟雨,江南的梦里水乡。
江南多雨,我独不喜欢下雨,带着清冷,容易让人游离。而西北旷野,窗外与眼前,尽是山丘黄土,耳边吹过空旷的风声,茫茫天地广阔而安静。即使到了晚上,在黑暗里坐一坐,头顶也是满天星河,一片曙光。在那些难以喘息的日子里,想起世界上还有人在广阔的草地上放牛羊、牧歌,也会觉得人间值得。而在苏州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觉得被生活扼住了咽喉,无法挣脱。
这几年我同友人们,每年坐长途火车(硬座)去很远的地方,北方常常是首选。车窗外的苍凉与我们无关,我们的世界永远是彩色的,有自由的风!那些想要去的地方,我自己先去了。
北方一直是我明明走了很远的路也不怕再远一点。明明一步之遥就是更大的世界,明明还在兴奋没有满足。怎么就到了?这个念头似乎可以出现在人生的许多阶段,尤其是过了二十岁以后,想要奋力冲破些什么的时候。哪怕能再走远一点点,也不要轻易回头。
有时想过冬天,只有在北方才可以。在北方最冷的冬夜,在家门口最普通的小饭店里,跟最亲爱的人,亲亲热热吃四个最简单的炒菜,门口有厚厚的帘子,进屋时需要重重的仪式感,暖气氤氲在窗户上,人与人的眼神也带上水汽,寒夜里总有热热的情意,如冬如春如四季,想倒在此刻睡去。
北方的冬天也容易让人知足,没那么多破事儿,长得也差不多。吃饱就暖和了,多穿就暖和了,相拥就暖和了。不生气,不难过,钻进被窝,相濡以沫。
而这大半个中国草原、湖泊、沙漠、丹霞....历经世事沧桑,低沉不语。千军消逝,历史作古。西北,永远值得让人翻山越海,只为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