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死过程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在这里,我并不想高谈论阔人生意义这个横贯古今人类的终极问题。我只是凭着自己的经历和感触,说一些感想。

每个人都仅仅是生到死的过程

说这话,不免格调有点高。不过我只是陈述一个最简单最真实的事实。在过程的两端,生时都是以惊人般相似的嘤嘤待哺状态来到大千世界。死时,却略有不同。有平静安详离开的,而多数是痛苦般地“走了”的。
然而生死的过程却是缤纷多彩的,无一片相同的叶子。每个能够思考这个问题的人,都在探究着,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能抵达有意义的死亡终点。
不是好人就一定平静离开,恶人就痛苦般离去,生死的过程欠缺规律性,只是给人以无形的感觉!
谈论这些,会让人认为无病呻吟,但我也只是指出了真实存在的道理或者现象。既然没有规律可循,那怎么办呢?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只要适合自己,在“走”的时候 ,没有过多的怨恨和遗憾便好。

这个过程应该有所收获的

所谓的收获,很多人会说是财富、名誉、自由、享乐等等。不过这些东西都过于抽象、模糊。我们一般人只能嘴上说,却无法真正的握在手里,没有真实感。
其实收获更重要的在于感悟。每个人都在多维度地活着,生命维度、工作维度、生活维度、夫妻维度、亲情维度等等。在这些维度中,我们都要经历无数的事情,好的或者坏的。我们应该不断的思考、深入的思考,从中得到感悟,可以是经验,也可以是教训。这些感悟才是我们最重要收获,这种收获赋予了生命灵魂。
生命需要灵魂,没有了灵魂,即使像猫一样有九条命,也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

这个过程是要做点什么的

正如村上春树在《地下》中说的“活着就意味着必须要做点什么,请好好努力。”,前段时间,网上盛传一种“丧文化”,很多文章,公众号都在宣传“丧文化”,甚至得到了很多90后、00后的追捧。其实“丧文化”是一部分年轻人丧失生活追求的表现,他们迷失在自我追求中,不能自拔,反以“丧文化”的形式安慰自己的心灵。其实像我这样的人,可能天生就有着“丧文化”的基因。每逢遇到挫折与困境,“丧文化”的基因就开始作祟,不由自主地疯狂吞噬自己的意志,脑海里密布着乌云。等天晴了,我们就忘记了我们骨子里潜伏的“丧文化”基因。长久以来,这种反反复复的拉锯战,没有停止过。
其实,当我们明白活着的过程中,去做点什么,努力的做点什么,再努力的做点什么。也就能够压制住我们的“丧文化”基因了。

这个过程总是在不断抉择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面临抉择。是生在富贵之家,还是贫贱之所,这是我们无法掌握的抉择。不断地长大,需要抉择的事情越来越多,困扰着每个人。怎么抉择成为了现时代的热门话题。有说随遇而安,有说因势利导,有说精准计划。这样抉择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不能长久。
以内心真实需求为引导才是真正的抉择
你渴望什么生活,你追求什么梦想,明确了这些,才能做出真正的抉择。就想船舶靠岸,需要灯塔的指引。相信大家都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查金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用其一生的抉择充分地演绎了其内心所想。

这生死过程于我而言,还在继续,还在探寻,还在追逐。

风雪飘飘,夜已沉灯未息。

前路慢慢,生不止求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