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穷人不要生孩子?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早上看到了一篇帖子,开篇是因为作者被催生孩子,他不想回应这个问题,而且,自己给自己的理由是“原因很简单:穷,而且也没能力教育好。”他认为,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还没有考虑好,就生了孩子。这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后面,就是为这个理由而举的例子。

第一个是“一个穷逼同学”,曾经拥护国货,有了孩子以后,为了省钱代购国外的奶粉,所以来求作者,请他代购一些。然后为此还精打细算,说等汇率降一些之后再买也可以。

“穷逼同学”的行为,让作者很是不齿。他脑补了该同学的日常“如果人民币一直贬值的话,他就换国产奶粉,还是给孩子断奶啊?然后两口子就会一日因为奶粉、尿不湿、童装等琐碎问题产生分歧,然后吵架,这就是穷逼生产后的日常。本来就没啥能力,还老想着自己孩子过上最好的生活,属于硬撑。这样家庭里会幸福吗?”

接着作者又举了自己的例子,说他小时候,大家都一穷二白,条件都差不多,孩子们都是吃饱穿暖就行了。所有人穿一样的衣服,读一样的书,用的文具都一样,不存在嫉妒歧视的问题。但是,现在贫富差距加大了“你孩子的同学用着iPhone6,放学有宝马小轿车接,他心里啥感受?”等等等等,大意就是,孩子的同学如果很有钱,用得起高端产品,而自己因为没钱供应不起,孩子将来就会觉得啥欲望都得不到满足“青春期一冲动,男孩难免就干点小偷小摸的事儿,女孩就坐上富二代的小轿车跟人“兜风”去了。”

再然后,当然会提到“教育”。“ 穷逼所谓教育孩子无非就是一句车轱辘话“爸妈这辈子就这样了,你不一样,你聪明(穷逼自我意淫的) ,你好好学习,我们砸锅卖铁供你吃供你穿,你可一定要争口气啊。”把改变命运的压力全压在孩子身上了,这就是撞大运,像打游戏机续命一样,自己没活明白,没机会了,生个孩子,指望孩子替自己实现没实现的梦想。”

然后,回头说到,有钱才能教育好孩子,这是真理。因为有钱人占据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作者举例是牛津大学的学生都是来自富裕家庭。然后后面就是大排的对比,富裕的孩子在国外用外语谈笑风生,穷人的孩子一辈子都不可能出国,只能从画册上看;富裕的孩子可以培养一身的兴趣爱好——都是花钱的,穷人的孩子哪儿都去不了,只能住公寓,放假就在家撸游戏,长大成为EXO的脑残粉,继续跟父母一样的屌丝生活。

最后得出个结论:穷逼自己都养活不明白呢,适合结婚养孩子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这篇文章,也许真的说到了很多人心里,看文下的回复也是多数赞同。我看了,觉得吃惊,又不太理解。这都什么跟什么呢?

作者的逻辑其实也不难理解,就是穷人因为自己没有资源,所以给孩子提供不起资源,也就是基本断绝了孩子上升的道路,这样,孩子长大后,难免不会抱怨父母。孩子的路会走得很艰难,要突破自己的阶层也会十分困难。毕竟,现在这个社会,的确是上升渠道比以前窄了。

但是,这一切,不能构成劝穷人不要生孩子的理由。事实上,一个人的品格如何,跟有钱没钱关系不大,关键的是家庭教育。许多问题, 表面上,是因为没钱引起的。比如作者说的,攀比心态。但实质上,却真的是心态问题。好吧,作者肯定会说心态是LOSSER的自我麻痹。

我同意作者说的,穷人抚养孩子的时候,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撞大运的心态,绝对是对孩子有害的。不只是给孩子巨大压力,将来三观不正也是极有可能的。但这跟穷富其实也没有关系,只能说,也许穷人出现这种心态的几率大一些?富人不会用将来“发财”的希望压迫孩子,但只要存在这种心态,富人同样会用别的理由压迫孩子。

活不明白的原因,不会只是因为穷。穷,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作者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事情,就是富人家的孩子用高端产品,自己提供不起,是否能够保证孩子不攀比?其实,攀比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即便你提供得起IPAD,也终会有比你更高端,更有钱的人出现。这个是,可能对比之下,你还是穷人一个。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比较不会有尽头,人的欲望也不会有尽头。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该调整的是心态,而不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一定会小偷小摸,一定会跟人“兜风”。这是家庭教育没教好,跟穷富关系不大。

如果成人攀比心很重,这样的心态,的确是不能要孩子。但完全没有攀比,完全没有一丝的欲望,那也不可能。只能说,教育孩子懂得控制。没有欲望,哪来的奋斗动力呢?

最后,作者还给了几个自问自答的形式。第一个肯定是问的人很多,也是我心中的疑问,照作者的逻辑,穷人就不该生孩子,都去死好了!作者的回答很有意思“要是一个孩子知道自己被生下来的使命就是去伺候别人,我相信他一定会马不停蹄地滚回娘胎里。”如果我们自己的心态就是“这些工作是伺候人的,一点都不好”,那么孩子多数情况下也会跟着这么认为。其实,这种眼光,从作者称呼他的同学为“穷逼同学”就能感受得到。他没有承认自己瞧不起穷人,但实际上,还真就是瞧不起穷人。当然,也认为我说的心态,是穷逼自我安慰。

第二个问题,是说,不指望孩子出人头地,能平平淡淡过一生就行。作者认为,平平淡淡才是最贵的。因为人生会有很多意外,那些医院里没有钱等死的人,那些北上广的蚁族们,那些马路上一不留神就被撞死的清洁工们,他们真的愿意从事他们的职业吗?这个回答,我觉得跟提问的人设定不一样。生老病死以及各种意外,不论穷富都会遇到。当然,穷人更多的会被钱挡路。有钱就能活,没钱就得死。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那些汹涌扑向北上广的人,正是千千万万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因为大城市的机会多,而小城市晋升的机会几乎都被有资源的富人或者官员占据。而大城市,正是因为没有太多的对穷人的门槛,才会吸引这么多人前来。再说了,平平淡淡的意思,不是说遇事不发愁,而是在更多数的情况下,过一个普通人的日子。即使不能出国,不能随意旅行,有许多愿望不能满足,依然能够感受到幸福快乐。当然,作者的逻辑认为,没钱就不可能感到幸福,这样的话,也许听不进去。

还有一个问题,说富人素质也不一定就高。举例是李双江。作者同意这个例子,富人的孩子不一定成才,但是,不成才却有钱。坐牢出来照样吃香喝辣,开跑车睡野模。可是,我觉得这个回答,还是与问题相关不大。人家说的是素质,你最后扯到物质条件上去了。他坐牢前后一样有钱,但素质会因为他的钱而提高?也许,作者想表达意思是,素质不值钱。因为有素质而没钱,你不能过上花天酒地的生活,你就还是个LOSER,也娶不到老婆。

最后,作者说,不到100万存款他不会结婚。因为他不想跟心爱的女人逛街,却买不起女人想要的衣服或者包包,不想自己成为自己看不起的那种“穷逼同学”,这样的生活,让他感觉自己会像个废物。

我觉得,有这种心态的话,的确是不能结婚生孩子。毕竟那样对他来说是痛苦的,感受不到幸福。但是,作者用自己狭隘的感受来代替大多数穷人做选择,就显得可恨可笑。

逼婚逼孩子,这种情况,现在已经走入了两个极端。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都是平庸的。我们不会成为首富,也不可能等到条件完全具备后才遭遇爱情。

在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如果连自己都养活得困难,自然养不了孩子。这种情况下,不要孩子,是对下一代负责。一家人仅够温饱,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情况下,要孩子是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到年龄了?”或者自己想要?这样的想法,都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但是,普通情况下,生活比较稳定,虽然用不起奢侈品,要不要孩子,就看自己意愿,还有精神状态了。

父母怎样就可以生孩子了呢?不是物质条件足够,而是精神准备足够。不会因为自己的穷而焦虑,不会逼迫孩子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能够顶得住压力,这样的情况下,生孩子。无论贫富,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好了。 不把孩子当成工具,不强求孩子为自己的付出负责,无论贫富,要不要孩子都只是一个普通的选择而已。

孩子的人生有许多选择,也许富人的孩子因为有钱,可以在穷人因为没钱而止步的项目上无所顾忌。但是,人生的选择不只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有那么多美好的品质,都不是有钱就能够拥有的。富人的孩子,或许通过花钱来获得,而穷人的孩子,不花钱也一样可以。

照这篇文章的逻辑,咱们国家从这一代开始,穷人都不生孩子,大约就能实现“共同富裕”了。因为穷人都死光了!

共同富裕的目的,就是如此吗?先富起来的占尽资源,没有富的自绝后路。

最后,我真不喜欢“穷逼”这个词。那个买不起进口奶粉,但仍在努力的同学,不应该值得尊敬吗?就我们国家这种状况,上数几代,有哪一代不是农民?有哪一代不是白手起家?如果他们都是这种想法,那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样被父母倾力供养大又嫌弃自己出身的混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