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暖楠育儿问答——学龄期孩子自理能力培养

来源:要发发知识网
暖楠育儿问答——学龄期孩子自理能力培养

问题:

怎样培养学龄期儿童的自理能力?

回答:

学龄期的儿童,其实已经具有了比较基础的自我生活能力,像跟同期日本小朋友相比,在三岁多入园前,经常有视频讲述日本孩子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帮助家长干家务,几乎完全是一个小大人模样,可以独当一面。

之前有过一段风靡网上的视频,是国外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为了给他的妈妈准备一顿烛光晚餐,从采购到制作、摆盘,都是小家伙一个人利用各类家电完成。

整个过程进行中,虽然也有过出错,比如食物撒在地上,或是为了给妈妈倒饮料,滑倒了四五次,但是这些都没有让孩子气馁,他依旧冷静的做出对策,甚至自嘲的说:兄弟,生活就是这样,乐观点。让场屏幕外的不少家长忍俊不禁,同时也自叹不如。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阉割了不少中国孩子即使到了学龄期依旧无法完成的自理能力呢?

难道只是因为孩子懒惰,拈轻怕重吗?印象中很深刻的是之前看过的一个案例,中科院的一个天才少年,原本是被无数人羡慕和看好的一个苗子,但是最后却重复了伤仲永的悲哀,甚至没有母亲的全程陪伴,他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最终沦为了一个需要社会救济的低能儿。

说到底,父母能不能放手才是孩子自理能力能否成功建立的关键节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放手不是任由孩子自生自灭,而是需要来自父母适当的引导,通过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来在生活这个大赛场中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是孩子今后可以立足于世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具体做法上有以下3点参考建议:

第一,无论如何,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爸爸妈妈会犯错,每个人都会犯错。

正如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老奶奶,她的经典名句就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我们不妨平时在跟孩子的相处中,就经常把这句话灌输给孩子。

如果家长因为怕弄脏、弄乱、不完美而不断的去呵斥孩子,甚至实在看不过眼,自己一把抢来帮忙,那么孩子的自理能力将永远无法建成。

因此家长要不断的告诉自己,所谓的成长,就是要允许孩子不断的从错误中学习,每一次的错误都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暖楠育儿问答——学龄期孩子自理能力培养

秉着这样的理念当我们再看到孩子把全身弄得脏兮兮的,像只小小脏猫或者是把牛奶撒在地上时,我们会想到现在的这个小挫折,或许只是一瓶牛奶这么简单。

但未来所面对的则是人生中的大风大浪,此时你教给孩子的解决办法,会让他在未来的人生长河中受益无穷。

第二,允许孩子一步一步来,即所谓的小步慢来。

正如在成人的培训中,通常有这样的4步走,说给你听,做给你看,让你做做看,看你做怎样。

这让我想到简尼尔森老奶奶曾讲过的一个案例,她在教孩子洗碗的过程中,曾先让孩子在她洗碗时守在一旁,她用非常详细的语言解释给孩子听,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两周。

接着,她仍然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做给孩子看,又做了一周。然后她开始守在孩子旁边,让孩子来试试看,同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比如会在言语上提示孩子,这一步可能要做什么了,大概又用了两周的时间。

最后一步则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所谓的放手是妈妈就在厨房不远不近能让孩子感受到的地方,让孩子自己来洗,既体现出了对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同时又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就在那里,如果遇到了困难可以随时求助。这样的过程又坚持了两个礼拜。

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磨练,可以说孩子基本上掌握了洗碗这项技能。想请问在座的家长们,有多少家长可以真正沉静下来,用这样的耐性来静静守护孩子的成长呢?我相信今天的你听到了这些故事,今后一定可以做到。

第三点,利用一些正面管教的工具,比如:

a.启发式提问,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b.头脑风暴让孩子在自我思索中来思考问题的解决答案,培养他的学习能力;

c.建立日常惯例表,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他的事情,必须要自己做出规划,否则得承担一些必然的自然后果;

d.家庭会议,通过这项工具的建立,能让孩子明白他是这个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他的所作所为会让大家收益,尤其通过会议第一环节的彼此致谢,他可以深刻感受到自我价值感,会更好的树立责任感。

......

暖楠育儿问答——学龄期孩子自理能力培养

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为你带来启发和帮助。